正文 一、把學習作為政治責任(1 / 2)

“讀書誌高遠,學則知不足。”在建設學習型黨支部過程中,廣大黨員要把學習作為政治責任。學習問題,不僅關係黨員、幹部自身的發展進步,而且關係國家、民族的興衰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成敗。是否重視學習、認真學習,是否注意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工作能力,是有沒有黨性和黨性強不強的重要表現。

第一,重視學習、善於學習,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我們黨所取得的每一個偉大勝利和巨大成就,都是與全黨重視學習分不開的。重視學習、不斷加強學習是我們黨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一條重要經驗。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同誌就指出:“我們必須克服困難,我們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我們必須向一切內行的人們(不管什麼人)學經濟工作。拜他們做老師,恭恭敬敬地學,老老實實地學。”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誌指出,實現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偉大的革命,“全黨同誌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江澤民同誌多次號召全黨同誌要“學習、學習、再學習”。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學習作為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舉措。中央領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為全黨作出了表率。胡錦濤總書記號召各級黨員幹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結合工作實際和思想實際,如饑似渴地學習,毫不懈怠地實踐,與時俱進地提高,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以適應事業發展要求,為建設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作出表率。

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一種無條件的、自動的、帶有情感色彩的學習行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Watson·J·B,1878一1958)曾提出“學習的習慣化”這樣一種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就是習慣形成的過程。複雜的習慣是由一些簡單的條件反應構成的。這些條件反應是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條件化作用,將散亂的非習慣(無條件)反應加以組織而形成。而教育心理學一般認為,學習的形成有四個條件,一是模仿;二是重複;三是有意練習;四是矯正不良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

從係統科學的觀點來看,學習習慣是一種能動的自組織過程。一定的學習環境使個體學習達到一個臨界狀態,從學習到智力與能力高低的質變,往往是由學習習慣這種序參量來決定的。在客觀的學習環境作用下,主體的學習習慣常常將一些單個的行為協同起來,自動地作出一係列的學習行為。

第二,加強學習是樹立正確世界觀、努力建設高素質黨員隊伍的重要內容,也是黨員幹部在理論上成熟、政治上成熟的基礎。沒有理論上的清醒堅定,就不會有政治上的清醒堅定。共產黨員隻有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在政治上保持清醒的頭腦。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攻堅階段,我們麵臨著複雜的形勢,要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任務,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觀點,遵守政治紀律,提高政治鑒別力、政治敏感性,防止和排除各種錯誤思想和傾向的幹擾。要做到這些,不學習、不用科學的理論武裝思想是不行的。沒有科學理論的武裝,就不能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就不可能有高度自覺的政治意識、堅強的黨性和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國際國內各種各樣的考驗,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從根本上說靠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的指導,靠的是全黨對這一理論體係的學習和實踐。

第三,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迫切需要廣大黨員幹部具有敏銳的洞察力,以強烈的政治責任對待學習。從我國實際來看,近年來各項事業都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越是形勢好的時候,我們越要居安思危,越要正視存在的問題和差距。麵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矛盾和困難,隻有加強學習,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提高各級黨政組織的領導水平,才能順應人民群眾對我們的新要求,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不斷奪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從國際形勢來看,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以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內外敵對勢力加緊對我實施“西化”、“分化”圖謀;在國內,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利益關係日益多樣化。這些不僅給社會生活帶來深刻影響,而且給領導幹部如何處理日常事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怎樣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怎樣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下,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保證現代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這些事關黨和國家命運、事關現代化建設全局的宏觀性、戰略性問題,隻有以科學的理論來指導,才能得到正確解答。因此,努力學習,以強烈的政治責任心掌握治國建黨的科學理論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