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等基本理論(1 / 3)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黨的基本理論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等。黨的基本理論是我們的立黨、立國之本,建設學習型黨支部,客觀上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堅持不懈地加強黨的基本理論學習,不斷地錘煉和增強自身的政治理論素質。

1.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的思想體係。

作為無產階級思想體係的馬克思主義,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這三個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們構成一個相互聯係的有機整體。

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統稱,其前身是德國古典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物質是世界所發生的一切變化的基礎。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物質不是精神的產物,精神隻是運動著的物質的最高形式。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人們能夠認識並正確運用客觀規律。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曆史中抽引出來的,實質上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規律:從量轉化為質和質轉化為量的規律;對立的相互滲透的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辯證法是關於一切運動最普遍的規律的科學。運動的根源在於矛盾。矛盾雙方隻存在於它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係之中。人們要認識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必須通過實踐,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個別人的認識又是有限的,這個矛盾要在無窮無盡的、連綿不斷的世代中解決。唯物史觀(曆史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兩者的結合構成生產力。人們在發展生產力時也發展著一定的相互關係,即生產關係,生產關係總合起來就構成為社會關係。生產關係和社會關係的性質隨著生產力的改變而改變。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等等;所以每一個曆史時代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礎。從原始公社製解體以來,全部曆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曆史。曆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但他們是在現實關係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個人在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個時代都需要而且能夠創造出自己時代的偉大人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馬克思、恩格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研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基礎的各個時代的生產關係,尤其是著重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創立無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其前身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深刻、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律。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商品生產占統治地位,資本主義生產的重要特點是自由雇傭勞動製,工人的勞動力成為商品。勞動力的價值是由維持和再生產勞動力而必須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的。馬克思發現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一天創造的價值同它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雇傭工人每天除了補償自身勞動力價值以外,還必須額外工作若幹小時,馬克思稱之為剩餘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稱之為剩餘價值。還對剩餘價值率、絕對剩餘價值、相對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的分解等作出科學分析。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揭示資本家剝削的秘密,成為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馬克思把社會產品按價值分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餘價值三個部分,從而分析了資本主義實現價值和剩餘價值的深刻矛盾。論證了資本主義製度下生產社會性和私人資本主義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以及周期性經濟危機的不可避免性。馬克思闡明資本主義積累的一般規律,指出資本積累必然造成社會兩極分化,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對抗更為尖銳。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同資本主義私有製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從而資本主義不可避免地要讓位於社會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其前身是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唯物史觀的發現,使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曆史過程成為可能。剩餘價值的發現,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性質及其運動規律。這為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奠定了理論基礎。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的核心,它的任務是研究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曆史條件以及這一事業本身的性質。它是最直接又全麵指導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鬥爭的行動科學。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合乎規律的結果,推翻資本主義並實現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曆史使命。反對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是通往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階級鬥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按其成熟程度不同分為低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在低級階段,各方麵還存在舊社會的痕跡,實行的是等量勞動的交換;在高級階段,隨著個人的全麵發展,生產力也增長起來,那時將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共產主義社會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裏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要保證社會主義革命獲得勝利並實現共產主義的最終目標,工人階級必須組成與有產階級一切舊政黨對立的獨立政黨。工人政黨要有一個新的科學世界觀作為理論基礎,它比其餘無產階級群眾更善於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始終代表著整個運動的利益,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共產黨在為實現自己綱領的鬥爭中要實行正確的戰略策略,要使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要善於爭取各種同盟者,善於同其他政黨采取種種共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