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事情沒有輕輕鬆鬆、舒舒服服就能成功的。你必須做得比別人好許多倍,才有可能脫穎而出。很多人終生碌碌無為,並非缺少才能和機會,隻是受惰性支配,以六十分為滿足,從而扼殺和埋沒了自己的潛能和智慧。實際上,傑出人士跟普通人一樣,也有恐懼和畏難情緒、也有惰性和遷就心理。隻不過,在麵臨難關時,他們能逼迫自己,堅持向一百分靠近。
設想身後有一條狼
很多人終生碌碌無為,並非缺少才能和機會,隻是受惰性支配,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經常閑置自己的能量,不能將其轉化成自己的業績。
潛力是逼出來的。就像炮彈要經過劇烈撞擊才能發射一樣,你需要一個強烈“撞擊”,撼動你靜止的才能和你習慣的一切,這樣,你才能將自己的天賦潛能發揮至佳境。
一個年輕人第一次參加馬拉鬆比賽就獲得了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他從領獎台上走下時,被問及最多的問題是:你是如何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的?冠軍的回答出乎人們的意料,他說:以前我也不知道自己能跑出這樣好的成績,隻是因為一年前的一個早晨,一切才發生了改變。
冠軍望著記者們探詢的目光,慢慢地講了起來:“我們的訓練基地位於崇山峻嶺之中,每天早晨,天沒亮就要出去跑步。一天,我在訓練途中,忽然聽見身後傳來了狼的嚎叫聲,而且越來越近。我想我一定是被狼盯上了,我開始拚命地跑。那一天我的成績好極了。後來教練讓我總結原因,我說,因為身後有狼在追我,我不得不跑得盡可能快。教練意味深長地說:‘原來不是你不行,而是你的身後缺少一隻狼。’後來我才知道,那天清晨根本就沒有狼,我聽見的‘狼’叫聲,是教練裝出來的。從那以後,每次訓練,我都想象身後有一隻狼在追我,我的紀錄就是這樣創造的。”
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科學研究表明:普通人隻發揮了自身蘊藏潛力的1/10,隻有5%的腦細胞在工作。為什麼我們潛在的能量未能有效發揮呢?因為懶惰是人類固有的特性,如果不逼自己,我們就會安於現狀,潛在能量也不會被激活。
那麼,我們何不假設身後有一條狼呢?在這個人人搶奪生存空間的社會,激烈的競爭就像碎石機一樣粉碎著現存的一切,它容不得怠惰和荒疏,其威懾力其實不亞於一條狼啊!在深刻的危機意識下,我們就會不斷給自己施加超常壓力,不斷打破自己的紀錄,創造卓越的成就。
◆身處安逸時,要逼自己動起來
“這件事會有人去做的,用不著我動手。”
“這個問題會有人想辦法的,用不著我操心。”
這是人們慣有的心理,凡事依賴別人,不到萬不得已,不讓自己勞神費力。但是,事情都是別人做出來的,辦法都是別人想出來的,功勞和收獲無疑也是別人的。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你想獲得成功,就要克服好逸惡勞的心理,逼自己動起來,多爭取做事的機會,並把握它們。
曉禾的成功就是被逼出來的。他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一家出版社做編輯,平平庸庸地度過了近三十年。有一次,他負責編輯“外國文學名家精選書係”。為了體現“名家、名著、名譯”的特色,他選入了幾代翻譯家的代表作。
沒想到,在選用一位老前輩翻譯的幾篇莫泊桑的作品時,卻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礙:版權問題。選用了人家的譯文,如果不事先征得同意,那是要吃官司的。為了不至於使良好的願望招致尷尬的後果,他特別致函該譯本原來的那家出版社,提出版權申請,並請出版社幫助聯係譯者的後人。曉禾以為此事甚易解決,因為所選用的譯文僅有三篇短篇小說,不存在“掠寶”之嫌,倒確有推崇之意。不料,他卻遲遲沒有收到回信。過了很久,那家出版社終於作出回應,不僅對譯者後人的通信地址嚴加保密,而且對他的“申請”嚴詞拒絕。
曉禾見信後十分生氣,他想,求人不如求己,與其費心請別人幫忙,不如自己翻譯。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多譯幾篇。
想不到,他翻譯的幾篇莫泊桑小說出版後,被幾家外國文學選本選用,他還被業內人士推崇為翻譯家。
後來他談到這件事時說:“今天想來,我實在應該感謝那家出版社,如果沒有他們的拒絕,而且是嚴詞拒絕,我就不會動手去翻譯莫泊桑,也不會平庸一生在晚年卻成了翻譯家。”
很多人終生碌碌無為,並非缺少才能和機會,隻是受惰性支配,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經常閑置自己的能量,沒有用來給自己創造業績。
如果你想有所成就,一定要給自己施加壓力,逼自己去做那些你不樂意做卻對你的事業很重要的事情。有壓力的日子是不大舒服的,但是沒有壓力,人就會像溫室中沒有經過風雨洗禮的花草一樣,虛有其表而欠精神。所以,我們不要懼怕壓力,也不要躲避壓力,應該主動逼自己,向人生目標衝擊。
◆境遇不利時,逼自己不要放棄
“汽車界的奇才”艾柯卡曾說:“在逆境中,最好的辦法是不要閑著,要把你的憤怒和精力傾注到積極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