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九月創業,急事慢做 (4)(1 / 3)

俞敏洪認為大學生身上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心浮氣躁,缺乏耐性。新東方每年都要麵試幾百個畢業生,選擇其中的優秀人員補充到集團各個崗位。據俞敏洪的觀察,大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恨不得上來就當總經理,恨不得一工作就拿高薪。

俞敏洪曾經作過一個有趣的非精確調查,他隨意瀏覽胡潤富豪榜上那些富人的簡曆之後發現,60%以上的富人來自偏僻農村,出自貧寒家庭。對於這樣的發現,俞敏洪不覺意外。在生活與工作中,俞敏洪最煩聽到的就是有人向他抱怨說這個社會為何如此不公平。每當此時,俞敏洪總會誠懇地告誡:“人的出身不可選擇,但人生的終點,是由你自己選擇的。任何一個把社會和他人當做自己的敵人、當做自己生活不幸來源的人,他的人生一輩子都不會幸福,也不會成功。認為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要想爭得一席之地就得靠自己的人,才能夠把事情做成功。”

2009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達610萬,加上曆年沒有就業的人數,估計超過700萬人需要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就業形勢比以往更加嚴峻。但俞敏洪憂心的不是大學生就業之難,而是大學生的心智模型和知識結構。

一位本科生,畢業於武漢大學國學實驗班,那是一個極其冷僻的專業。那位本科生很憂慮,因為“這個專業的碩士、博士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於是他請教俞敏洪:“人生的路啊,為什麼越走越窄?”

俞敏洪如此建議:如果靠在學校就讀的專業實在找不到工作,那你必須要有賴以生存的獨特技能,比如你英文特別好,或者你文筆非常棒。無論如何先想方設法就業,找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不要再讓父母供養。然後持之以恒,就可以把就業做成職業。假如你英文很好,把這個“職業”做到一定程度,你至少有希望成為新東方的高管,甚至可以自己去創業開辦一家英語培訓機構,那樣的話,職業就變成了事業。就業、職業和事業做好了,失業就永遠找不到你。

行動指南

大學生,創業抑或就業,要選擇自己的比較優勢,將其發揮,但凡事都須堅持與忍耐,勇敢地麵對生活與工作。

9月25日

忍受孤獨、忍受失敗

創業者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力量,同時擁有足夠的資金以吸引技術人員,並能平衡彼此間的關係。曲折的經曆讓我總結出了創業成功必須具備的素質——忍受孤獨、忍受失敗、忍受屈辱。

——摘自2004年9月俞敏洪在“中外名家”係列講座南京分場的演講

背景分析

2002年初夏,ETS與新東方開打版權官司,彼時的新東方內外交困。爆發於新東方內部的政治鬥爭搞得俞敏洪焦頭爛額,疲於應付,引爆於美國的跨國訴訟又讓新東方名譽掃地。ETS的新聞發言人說過狠話:通過官司摧毀新東方。

那時候,在美國人眼中,俞敏洪是個麵目複雜、一言難盡的壞家夥:一方麵,這個出身卑微的中國教師直率而坦誠,勇敢而堅定地追逐夢想,不拋棄、不放棄,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建築希望;另一方麵,作為中國國內規模最為龐大的民營英語教育培訓機構的創辦人,他和他的新東方居然明目張膽地使用、銷售盜版的考題,而且手法極其笨拙——公開地大量複印TOEFL、GRE、GMAT考題,並將其出售給為數眾多的中國學生。

在美國人看來,新東方通過不可寬恕、不可諒解的盜版行為,越過法律的界限,打破了以TOEFL、GRE、GMAT為核心的原本均衡的知識產權體係,肆意篡改了固有的經濟價值方程式,將原本神聖的英語培訓產業推入無規則盲動的未知境地。

行動指南

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可能步步都是陷阱,所以很多企業家都是神經過敏的人,一天到晚總想可能有什麼危險正在逼近。如果不能享受這種長時間神經過敏的生活,就無法開創事業,也無法成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

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