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打仗沒有收入,也是不行的!
如此就是窮兵黷武,不管國家有多富足,最終都會被掏空,成為一個空殼子,然後走向毀滅。
所以,在碾壓南亞諸國的同時,朱慈烺很注。搞點意外之財,搞點小收入。
礦產是一方麵!
隻要被大明軍隊占領的地方,礦產都要歸國有,金礦銀礦直接讓那些當地俘虜開采,以前開采的,也全部冶煉出來,運輸往大明。
還有一個方麵,那就是糧食!
南亞地區溫暖濕潤,稻穀能夠達到一年兩熟甚至三熟,根本就不缺糧食,運往大明一部分,再合適不過。
就這麼著,隨著大軍的前進,財富源源不斷輸往大明,滋養著大明帝國,這具老朽的身軀,終於讓其恢複了生機。
許多原本思想固執的大明人,也終於看到其他地區的價值,也開始思量著,是不是應該支持太子殿下,多占據一些地方。
當然了,有支持者,就有反對者。
許多守舊的大臣,將朱慈烺視為窮兵黷武的典型,甚至悲觀的認為,大明到了他手裏,一定會敗亡,不是因為孱弱而亡,而是像大漢一樣,因強勢而亡。
“詞等風言風語,理會幹什麼,不用去管,當耳旁風就好了。”
得到彙報,朱慈烺一揮手,根本不以為意。
他要是在乎這些,早就氣出心髒病來了。
大明那些守舊的家夥,除了嘴炮就是嘴炮,實事一點幹不了,發配了一批,又出來另一批。
倒是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讓他們,像錢謙益等嘴炮王一樣,去蠻夷宣揚“以德服人”。
當然了,不在乎這些風言風語,他卻不能不在乎,黃蓉將這些消息彙報上來,所代表的含義。
仗打的時間太久了!
士兵們已經開始。出現了思家的情緒!
也是,南方濕熱,很多士兵都不太適應,要不是他知道南方瘴氣厲害,要求士兵講究衛生、喝熱水,估計會死不少的人。
但即便如此,許多人也已經厭惡了這場戰爭,海軍倒是還好說,畢竟隻是占據沿海地區,淺嚐輒止。
陸軍就不行了!
每每都是翻山越嶺,即便每一戰都能夠取勝,而且是大勝,以碾壓的姿勢大勝,仍舊令人疲勞。
好在,朱慈烺也沒打算,繼續橫推下去——作為穿越者,他有一個好處,就是善於反思,不怕改正自己的錯誤。
實際上,在袁承誌占領,各海洋要點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自己這樣從陸路進發,是一件大錯特錯的事,太過勞民傷財。
隻不過,當時軍隊氣勢正盛,他也想將大明周邊,都作為自己的勢力,範圍越廣越好。
到現在目的已經達到了,也就可以撤軍了。
下麵的戰略中,他會盡可能少的動用陸軍,而是將全力發展海軍。
“是時候,將鄭芝龍的三萬新軍用上了,然後繼續擴邊,怎麼也得保持在十萬到二十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