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2 / 3)

四結願

願大道興行,經法流衍,誌心稽首正真三寶。

願天下太平,陰陽順序,誌心稽首正真三寶。

願當今皇帝,聖壽無疆,明齊二景,誌心稽首正真三寶。

願今辰齋主,六根清今,五福鹹臻,誌心稽首正真三寶。

資薦亡者生天 見存獲慶

願一切含生,免離諸苦,同會無為,誌心稽首十方得道聖眾。

願講筵清眾,心開悟解,道力資扶,誌心稽首十方得道聖眾。

辭三寶

時流已過,夜炁澄清。香遍虛無,洪鍾息響。道還金闕,經歸玉函。稽首拜辭,無上道寶。

香隨風散,升上太清。名掛金牌,題書玉簡。金童上侍,玉女進聞。稽首拜辭,無上經寶。

道場圓滿,法事告周。一切有情,同登道岸。稽首拜辭,無上師寶。

願汝諸眾生,諸惡莫作,信受奉行。常居中土,不墮邊方。方道蒙恩,酆都罷對。誌心稽首,禮謝十方得道聖眾。

法師回精思闇道

歸依正道,回拜真師,用悉莊嚴,福流齋主。和願得長生。如幽醮則雲:福資亡者,願得超昇。

誌心聲調

人各恭敬:

誌心稽首太上無極大道每遇齋筵道

誌心稽首禮太上無極大道每遇醮筵三朝道

誌心稽首正真三寶,焚香表嘆宣疏咒食功德

誌心歸依十方道寶,當願眾生 亡靈起心回向一切信禮

誌心歸依信禮日宮太陽帝君禮十一曜舉

誌心歸依信禮關燈舉

誌心初撚上香三撚上香舉

誌心歸命禮東方無極太上靈寶天尊禮方舉

誌心歸命禮五老禮舉

誌心稽首奉請五方童子舉

誌心信禮東方九炁天君十念儀舉

誌心朝禮禮懺舉

誌心奉為齋主召亡舉

宋道君聖製道詞

玉清樂十首

地居天上接空居,萬象森羅遍八區。

功用不知誰主宰,絳霞丹霧閟清都。

碧落空歌黍米珠,十方勃勃入無餘。

聞經喜慶難言說,九色龍騰八景輿。

羽童呼吸辟非煙,煙氣徘徊緑室前。

造化不從身外得,自根自本即三天。

帝景相將會玉洲,明真層觀紫雲浮。

製開三八黃金鎖,無極虛皇在上頭。

白玉飛符下紫庭,華旛三舉召群靈。

攀條咀嚼空青蘂,五體金光射日星。

連昌臺下海揚波,得道高仙始得過。

下格小仙追莫及,邕邕遙聽八鸞和。

五色雲營靉靉屯,三三洞戶敞瓊門。

何方道士通朱表,玉女飛函達至尊。

上景三元妙色精,絳宮久已列仙名。

更從太混存雌一,縹緲雲車駕羽明。

真陽館裹炁徘徊,昇降三宮密往來。

生死不幹浮世事,相將五老上金臺。

三華太素自然生,空裹芙蓉灼灼明。

絳室金房虛寶座,太微童子下相迎。

上清樂十首

紫清天上育華林,絳實朱柯緑葉深。

咀嚼繁英身不老,下觀烏兔換光陰。

元君八炁號青靈,錦帔緋裙住玉城。

把握帝符司道籙,祓除塵累濟群生。

高上皇人宴紫霄,擷芳常引八騫條。

肌膚表裹琉璃徹,映照三塗萬苦消。

九日宮中四老真,廣霞山上宴仙賓。

鳴鍾鼓瑟行靈醑,碧落融融別有春。

浮絕山連白玉京,金華樓共日華明。

五真結就圓珠炁,骨似骨瓊貌似嬰。

秀華峰下五靈都,元景神君握化樞。

真火有功能造化,銷鎔五毒出陰途。

赫赫瞳瞳日九輪,六淵宮殿紫元君。

霞冠錦帔端居暇,披拂祥煙著赤文。

佳炁青蔥覆紫空,青精羽駕命元童。

逆風浩蕩三千裏,七返香煙處處通。

流汨池中大寶蓮,開華十丈映池泉。

嗅香飲水無飢渴,綽約金華葉上仙。

萬仞霞山峙玉虛,四司冠劍護靈都。

眾真稽首持天樂,腰佩仙皇逸籙符。

太清樂十首

太一元君掌列仙,彤輝絳綵射芝田。

功圓會遇刊名籍,可但洪崖笑拍肩。

五節清香半夜焚,天人玉女盡遙聞。

味同炁合遙相應,絳節霓旌下五雲。

太極元君翠翮車,萬魔奔走聽神符。

九龍縱步齊釀首,時見空中吐火珠。

蘂珠宮裹七言成,十二真君一一名。

雲擁蒼虯歸火府,風隨素虎出滄瀛。

金闕明光後聖君,流精煥彩結丹雲。

不因太上相傳授,安得人間有玉文。

元景巖巒聳太空,超超仙室在霞中。

九雲變化俄離合,羽駕飄諷不可窮。

東井中涵皓月精,群龍奮擴運金罌。

仙人灌沐知何代,唯見玻瓈透骨明。

渺渺三津遠帝川,川連紅霧霧連天。

玉靈仙母時遊息,侍衛森羅日月軿。

九靈玉館接崑崙,山隔流綱不可親。

囑付紫蘭令說與,紅塵何苦弊精神。

左右靈妃運甲庚,琳宮八景鍊華精。

常陽宴罷歸何處,擲火流金事克成。

白鶴詞十首

胎化靈禽唳九天,雪毛丹頂兩相鮮。

世人莫認歸華表,來瑞昇平億萬年。

瑤臺風靜夜初分,仰啄驚鳴露炁新。

太液徘徊歸未得,曾於往劫作麒麟。

靈鶴翩翩下太清,玉樓金殿曉風輕。

昂昂不與鸚為侶,時作沖天物外聲。

三山碧海路非遙,來瑞清都下紫霄。

霜雪羽毛冰玉性,瑤池深處啄靈苗。

金火純精見羽儀,長隨王母宴瑤池。

玉壇夜醮神仙降,飛過緱山人不知。

五雲宮殿步虛長,鬥轉璿霄夜未央。

白鶴飛來通吉信,清音齊逐返風香。

一聲嘹唳九皐禽,換骨輕清歲月深。

遼海等閑人不識,大羅天上有知音。

白毛鮮潔映霜華,丹頂分明奪絳砂。

千六百年神氣就,飛鳴長伴玉仙家。

蓬萊會散列仙歸,羽駕飄然白鶴飛。

明代為祥人慣見,何須樂府詠金衣。

玉宇沉沉瑞霧開,香風未斷鶴徘徊。

奇姿迥與青田別,定是仙人次第來。

散花詞十首

絳節徘徊引,天花散漫飛。高真無染著,片片不沾衣。

八陛旋瑤級,千花颺錦英。綠渟並紫柰,煥麗不知名。

淺淺黃金萼,勻勻白玉英。天風隨羽駕,吹滿九重城。

綽約縈空際,繽紛落坐隅。韶華長不老,何處覓仙都。

淨侶吟仙曲,人人讚善哉。萬花興供養,飛舞自天來。

寶葉開琪圃,珍柯在紫微。不教蝴蝶採,長共彩鸞飛。

聖境三千歲,仙花始一開。如何金籙會,併奉列仙來。

幾席延飈馭,香燈建寶壇。丹心無可獻,碎錦灑雲端。

碧綠相差次,紅黃迭淺深。化工應自失,雕琢本無心。

洞案鑪煙起,無為道德香。同根無異炁,噴鼻更芬芳。

步虛詞十首

太極分高厚,輕清上屬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行溢三千數,時丁四萬年。丹臺開寶笈,金口為流傳。

大梵三天主,虛皇五老尊。尚難窺徼妙,豈復入名言。寶座臨金殿,霞冠照玉軒。萬真朝帝所,飛烏躡天根。

濛濛如細霧,冉冉曳銖衣。妙逐祥煙上,輕隨彩鳳飛。幾陪瑤室宴,忽指洞天歸。佇立扶桑岸,高奔日帝暉。

旋步雲綱上,天風颯爾吹。飄裾淩鬥柄,秉拂揖參旗。獅子啣丹綬,麒麟導翠輜。飛行周八極,幾見發春枝。

綠鬢巍丹幘,青霞絡羽衣。晨趨陽德館,夜造月華扉。搏弄周天火,韜潛起陸機。玉房留不住,卻向九霄飛。

昔在延恩殿,中宵降九皇,六真分左右,黃霧遶軒廊。廣內尊神禦,仙兵護道場。孝孫今繼誌,咫尺對靈光。

寶籙修真範,丹誠奏上蒼。冰淵臨兆庶,宵旰致平康。萬物消疵癘,三晨效吉祥。步虛聲已徹,更詠洞玄章。

宛宛神洲地,巍巍眾妙壇。鶴袍來羽客,鳧舄下仙官。玉( 囗)斟元醴,琅函啟大丹。至誠何以祝,四海永澄瀾。

水噀魔宮懾,燈開夜府明。九天風靜默,四極氣澄清。嘯詠朱陵曲,翱翔白玉京。至誠何以祝,國祚永安榮。

華夏吟哦遠,人聲自抑揚。沖虛歸道德,曲折合宮商。殿閣沉檀散,樓臺月露涼。至誠何以祝,多稼永豐禳。

宣和續降

長吟玉音金闕步虛

始青黎元蓋,金香結朱煙。飛晨總翹轡,稽首玉帝前。帝心浩以舒,錫吾太靈篇。是謂不滅道,萬天秉吾權。吾行空洞中,下仙昧其淵。

步虛詞二首

後一首,因講《 禦注道德經》,仙鶴翔集而作。

一炁化之元,邈在兩儀先。寶垺馳金馬,真香噴玉蓮。飛空按龍轡,梵響導芝軿。綿永長春劫,翱翔無色天。初真難曉諭,以此戒中仙。

高真明道德,垂世五千言。解釋慚涼薄,殫誠測妙元。霓旌嚴教典,羽唱徹雲軿。瑞鶴儀空際,祥風拂暑煩。穹窿玆響應,寶祚億斯年。

玉京步虛詞十首

稽首禮太上,燒香歸虛無。流明隨我迴,法輪亦三周。玄元四大興,靈慶及王侯。七祖生天堂,煌煌耀景敷。嘯歌冠太漠,天樂適我娛。齊馨無上德,下仙不與儔。妙想朗玄覺,詵詵乘虛遊。吟至靈慶及王侯方隱侯字。

旋行躡雲綱,乘虛步玄紀。吟詠帝一尊,百關自調理。俯命八海童,仰攜高仙子。諸天散香華,蕭然靈風起。宿願定命根,故致標高擬。歡樂太上前,萬劫猶未始。嵯峨玄都山,十方宗皇一。岧岧天寶臺,光明曜流日。煒燁玉林華,蒨璨耀朱實。常念餐元精,鍊液固形質。金光散紫微,窈窕大乘逸。上一首韻腳皆真聲,無隱字。故朝奏時,通作一首,全句吟詠。

俯仰存太上,華景秀丹田。左顧提鬱儀,右盼攜結璘。六度冠梵行,道德隨日新。宿命積福應,聞經若至親。天挺超世才,樂誦希微篇。沖虛太和炁,吐納流霞精。胎息靜百關,寥寥究三便。泥丸洞明景,遂成金華仙。魔王敬受事,故能朝諸天。皆從齋戒起,累功結宿綠。飛行淩太虛,提攜高上人。

控轡適十方,旋憩玄景阿。仰觀劫仞臺,俯盼紫雲羅。逍遙太上京,相與坐蓮華。積學為真人,恬然榮衛和。永享無期壽,萬樁奚足多。

大道師玄寂,昇仙有無英。公子度靈符,太一捧洞章。舍利耀金姿,龍駕倏來迎。天尊盼雲輿,飄飄乘虛翔。香花若飛雪,氛靄茂玄梁。

頭腦禮金闕,攜首遨玉京。騫樹圓景園,煥爛七寶林。天獸三百名,獅子巨萬尋。飛龍躑躅吟,神鳳應節嗚。靈風扇奇華,清香散人襟。自無高仙才,焉能耽此心。嚴我九龍駕,乘虛以逍遙。八天如指掌,六合何足遼。眾真誦洞玄,太上唱清謠。香華隨風散,玉音成紫霄。五苦一時迸,八難順經寥。妙哉靈寶囿,興此大法橋。天真帝一宮,藹藹冠耀靈。流煥法輪綱,旋空入無形。虛皇撫雲璈,眾真誦洞經。高仙凜手讚,彌劫保利貞。

至真無所待,時或轡飛龍。長齋會玄都,嗚玉叩瓊鍾。十華諸仙集,紫煙結成宮。寶蓋羅太上,真人把芙蓉。散花陳我願,握節徵魔王。法鼓會群仙,靈唱靡不同。無可無不可,思與希微通。

右《 玉京步虛十首》。按《 太上玉京山步虛經》雲:太極左仙翁葛玄於天台山傳授弟子鄭思遠,思遠復傳仙翁從孫葛洪,號抱樸子者是也。鄭君說仙翁去世時告思遠曰:所受《上清大洞道經》,付吾家門子弟,世世錄傳。至人勿閉天道,信知琅函秘典貴在流通,兼經首所載諸大聖天尊、帝王高仙真人,各各持齋奉法,宗太上虛皇號,燒香散花,旋達七寶玄臺三周帀。誦披空洞大歌章,太上稱善,則歌詠步虛,其功德深妙不可得而殫說也。

謹按藏經中齋法雲:三日九朝,在每一朝之內各歌詠十首,令其周足。每朝至旋遶之時,壇眾未行,先舉稽首禮太上,吟詠至末句,同唱善聲,各一拜。次舉旋行躡雲罡,詠和。次壇眾,丁罡步徐行。至末句同唱善聲,各一拜。次後每一首畢,同唱善聲,皆各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