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我們勤奮,我們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事情,而做好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我們獲得幸福的重要條件!
踏實是浮躁的克星,而勤奮則是踏實的一個重要方麵。“現在時代已經變了,勤奮已不再是在職場中乃至成功路上的法寶了,我們需要享受生活並等待機會。”這是現代人常見的想法。是的,如今這個時代的確與以前不同了,但並不像你所想象得那樣——勤奮越來越不重要了,而是恰恰相反,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勤奮是必不可少的一種可貴品質。勤奮多一點,浮躁就會少一點,勤奮的人,是不會有不切實際的欲望的,他們的目標永遠在不遠處。勤奮的人,因為多了一點踏實,少了一份浮躁,所以,更注重切實的目標,而他們的幸福感則會更多。
所有懶惰的人認為隻有享受生活才是生活的最終目標,勤奮工作帶來的是身心疲憊。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負責任的,不過是逃避責任的借口。在如今這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的時代。一位有頭腦的、智慧的職業人士絕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可以讓他們的能力得以提高,讓他們的才華得以展現的工作。盡管這些工作可能薪水微薄,可能辛苦而艱巨,但它對我們意誌的磨煉,對我們堅韌性格的培養,是使我們一生受益的寶貴財富。所以,正確地認識你的工作,勤勤懇懇地努力去做,才能對得起自己。
沒有任何成功來得輕鬆,它需要你付出努力,所以,在你的生命裏,你必須勤奮。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你渴望獲得成功,你就得勤奮,努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
人的才能不是天生的,是靠堅持不懈的努力,靠不折不扣的勤奮換來的。舉世矚目的科學家諾貝爾就是很好的例子。
諾貝爾的父親是一位頗有才幹的機械師、發明家,但由於經營不佳,屢受挫折。後來,一場大火又燒毀了全部家當,生活完全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要靠借債度日。父親為躲避債主離家出走,到俄國謀生。諾貝爾的兩個哥哥在街頭巷尾賣火柴,以便賺錢維持家庭生計。由於生活艱難,諾貝爾一出生就體弱多病,他不能像別的孩子那樣,活潑歡快,當別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時,他卻常常充當旁觀者。童年生活的境遇,使他形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
諾貝爾到了3歲才上學,但隻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唯一的正規學校教育。到他10歲時,全家遷居到俄國的彼得堡。在俄國由於語言不通,諾貝爾和兩個哥哥都進不了當地的學校,隻好在當地請了一個瑞典的家庭教師,指導他們學習俄、英、法、德等語言,體質虛弱的諾貝爾學習特別勤奮,他好學的態度,不僅得到教師的讚揚,也贏得了父兄的喜愛。然而到了他15歲時,因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兄弟三人隻好停止學業。諾貝爾來到了父親開辦的工廠當助手,他細心地觀察和認真地思索,凡是他耳聞目睹的那些重要學問,都被他敏銳地吸收進去。
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1850年,他出國考察學習。兩年的時間裏,他先後去過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由於他善於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著科學訓練的科學家。回國後,在工廠的實踐訓練中,他考察了許多生產流程,不僅增添了許多的實用技術,還熟悉了工廠的生產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