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無論貧富貴賤,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在麵對它時,做怎麼樣的選擇,這才是最關鍵的。古人雲: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然而,在競爭日益激烈,誘惑日趨紛繁的社會裏,固守節操、淡泊名利並非易事。隻有樹立遠大理想、樂於奉獻的人,才能不重名利得失,經受得住各種的考驗。
如果你想要福氣的話,在每天出門時就多練習笑容吧。
凡事往好的方麵想,自然會心胸寬大,也較能容納別人的意見。寬大的心胸,不但可以使人由別的角度去看事情,更能使自己過著無憂而不自得的日子。有一回,釋尊的一位大弟子被一位婆羅門侮辱,但他對於婆羅門的辱罵隻是充耳不聞,未予理會。因為他知道,一個會以辱罵別人來凸顯自己的人,在個人的修養和品行上都有問題。婆羅門見到他無端被自己辱罵,不但沒有生氣,且微笑地答辯,真不愧是聖者,終於自知理虧憤憤地離開了。這便是豁達,即佛家所謂的圓融。
豁達一些,也要大度一些。就拿鞋子來說吧,我們買鞋子都知道要多預留一點空間,否則穿久了,會因腳和鞋子摩擦得太厲害,而起水泡,甚至磨破皮,以致痛苦難忍。又如赴約,應提早5分鍾或10分鍾到場,也一定比剩一分鍾趕到的心情輕鬆多了。諺語雲“宰相肚裏能撐船”,英國首相丘吉爾就是最好的例證。他對於化解憤怒的方法便是幽默。有一次,演說前有一位不讚同他的人,遞了張紙條給他,上寫著“笨蛋”二字,丘吉爾看了之後,並沒有生氣或不悅的顏色,隻是拿著那張紙條幽默地說:“我常常接到許多忘了簽名的信,今天我第一次接到沒有內容,卻有簽名的信,難道這是他的簽名嗎?”隨後將紙條展示給在座諸位觀看,引得哄堂大笑。憤怒是不好的情緒,但大多數的凡夫俗子往往控製不住它,隻有少數有智慧、有度量的人才能適時疏導這種不好的情緒。
我們都有過這種經驗,就是盛怒之後,再反省便會發現:”我當時也可以不必那麼憤怒的,其實,事情也不是那麼嚴重,不知道他(受氣者)現在的感受如何?“但當遇到那種使人憤怒的情景時,往往會按捺不住怒火。於是,我們必須透過日常生活不斷地磨煉自己,使自己也擁有化解、疏導憤怒的智慧和能力。由於我們不是頓悟的聖者,便隻有靠著”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的功夫,使自己臻於能忍辱、容人的境界。是的,希望我們都能在生命之河的洗練中,慢慢磨去我們不知足的壞習性,使我們也能邁向圓融的人生。
我們應該效法彌勒佛笑口常開的個性,並學習他用積極開朗的態度去解決一切問題。在這充滿爭鬥的繁華世界之中,唯有以最自然無爭的態度,並處處流露服務他人的意念,才能散發人性至真、至善、至美的光明麵。
西諺有雲:“當你笑時,全世界都跟著你笑,當你哭泣時,隻有你一人哭泣。“日諺有雲:”笑門福來。”
如果你想要福氣的話,在每天出門時就多練習笑容吧。
自古以來胸懷大誌者多把求名、求官、求利當做終生奮鬥的三大目標。三者能得其一,對一般人來說已經終生無憾,若能盡遂人願,更是幸運之至。然而,從辯證法角度看,有取必有舍,有進必有退,有一得,必有一失,任何獲取都需要付出代價。往好的、樂觀的方向看,必將會希望無窮;反之,一味地往壞的、悲觀的方向看,定覺興致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