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在取舍中尋求幸福(1 / 2)

有人說:“取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取不來,沒有通悟的人舍不得。”怎樣正確對待取舍,值得每個人去細細思量。世間萬物皆是矛盾統一的,勢必會存在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現象。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得與失的過程。把握了舍與得的玄機,便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我們隻有舍棄糟粕,才能取得精華,更好地顯示出自己的傑出,正所謂在短暫人生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一位哲學家說道:“有時放棄並不意味著失敗,而是對生命的過濾,對心靈的洗禮,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在我們的一生中需要完成的事情很多,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當麵臨一些選擇時,要學會放棄,隻有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

一個人擁有雄心壯誌必然是好的,但是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對於一些自己所做不到的事情就要學會放棄。人生不僅要有所為,也要有所不為。我們隻有舍棄了一些東西後,我們的精力才能更集中於所必要的事情上。中國有句古諺:“有所為有所不為。”要想使自己在某一方麵得到更好的發揮,必須有取舍的智慧。

陳平就是中國古代一位有所為有所不為的丞相。他曾經輔佐劉邦爭奪天下,後來又與周勃一起平定了呂氏叛亂,在平定呂氏叛亂後,陳平認為周勃比自己的功勞大,就主動讓出了右丞相一職,自己位於周勃之下。

有一次,漢文帝在朝上問周勃:“天下每年處死多少犯人?”周勃是一位武夫,對於右丞相一職不太在行,而且事先也不知道皇上要問這些情況,也就沒有去掌握實情。最後隻好慚愧地說道:“不知道。”接著漢文帝又問道:“天下每年的錢糧收入是多少呢?”對此周勃更是不知道,更加慚愧的為自己的失職謝罪。

然後漢文帝就問旁邊的陳平同樣的問題,陳平答道:“臣也不知道,對於這些事情,皇上應該去問主管這些事務的人。天下每天處決多少犯人的事應該責問廷尉,而天下錢糧的問題則應該問管理錢糧的人員。”漢文帝聽後,有些不高興說道:“既然各項事務都有主事的官員,那還要丞相做什麼呢?”陳平坦然地回答道:“皇上,丞相的職務在於對上輔佐天子,對下主管各級官員,對外安撫天下夷狄和諸侯,對內使百姓安居樂業。”漢文帝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後來周勃托病辭去丞相職位後,陳平成了唯一的丞相,他成為曆史上的一位賢相。

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個聰明的人不會事必躬親,那樣隻會讓自己身心力竭。而且如果樣樣都要知曉,那麼哪裏還有時間去思考國家的大政方針。陳平的這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思想,對於我們具有深刻的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