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隻要心中有永恒的希望,並且積極的努力,一定能在失敗中尋找到成功的鑰匙,變失敗為成功。
印度的一位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現代進步文學的奠基人普列姆昌德說道:“希望是熱情之母,它孕育著榮譽,孕育著力量,孕育生命。一句話,希望是世間萬物的主宰。”隻有在內心的希望之光永遠不滅的人,才能將最終的幸運之花握在自己的手裏。
心中永遠存在希望是獲取成功必不可少的條件。隻有心中還有希望,才能在遇到困難時坦然的麵對,在困境中看到光明。而一個精神上消極墮落的人,永遠不會有所成就。隻有在內心種下了希望的種子,你才有收取成功的那一天。一個人在困境中,隻有自己內心的希望之火不滅,他才能真正的拯救自己。如一個服用了過量嗎啡的人,醫生會想盡一切辦法來讓他保持清醒,因為在這個時候睡眠對他來說就意味著死亡。醫生會采取一些非常的措施如使勁的掐、捏等來驅趕睡魔。但是在這個時候,一個人內心對生存的希望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他意誌消沉,就會永遠的陷入睡眠中,再也醒不過來了。
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種力量會保佑那些內心存有希望的人。他們會將人們所認為種種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他們即使是處在黑暗之中也能尋找到出路,他們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有一天晚上一位老實的農民在翻越一座山時不幸遇到了一個劫匪,農民嚇得跑到了一個山洞中,但還是被劫匪追到了,劫匪搶走了農民身上所有值錢的東西,包括一個照明用的燈。劫匪命令農民不許跟著自己出山洞。老實的農民就待在洞裏不敢動。
這個洞裏蜿蜒曲折,千轉百回,洞裏有洞,劫匪提著燈在洞裏越走越深。走來走去,卻怎麼也走不出黑洞,劫匪感到又冷又餓,可越是著急越是找不到出口。他的意誌一點點被磨蝕了,時間一長感到生存的希望越渺茫,最終這個劫匪竟然倒在了洞中,再也沒有出來。
而那個老實的農民在劫匪走後待了一會,也開始尋找出路,他在黑暗的山洞中撞來撞去,不時的被腳下的石塊所絆倒,農民被碰的渾身都是傷,但是他依舊堅信自己能夠走出去,他一步步慢慢的往前走,走了很長很長時間,每次在跌倒的時候他心中的希望就會告訴他:“我一定能夠走出去。”因為他沒有了燈,他的眼睛就變得異常敏銳,走了很久很久,終於他感覺到了洞口透出來微弱的光線,黎明的陽光射進來了。他順著光線的方向慢慢前行,終於,他找到了出口,成功走出了山洞。
對於消極頹廢的人來說,遇到絕境時,內心的絕望隻會加速他的失敗,而對於具有積極心態,心中永懷希望的人來說,即使是在黑暗中,在困境中受盡折磨,最終他也能夠成功的實現自己的目標。
愛迪生曾說過:“失敗是成功之母。”他曾經為了發明電燈,不但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思考,還試驗了世界上很多物質,研究它們能不能發光。他嚐遍了失敗的滋味,但是他內心中成功的希望在不斷的激勵他,使他最終成功的發明了電燈。拿破侖在與敵軍打仗時,曾經遭遇過很慘重的失敗,但是每一次他都堅信自己還能夠成功。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莊嚴與滑稽之間隻有一步之隔。”意思就是說:“自己吃了打敗仗,狼狽地逃走是十分滑稽的舉動,但是不久之後,必然會用勝利莊嚴地挽回麵子。”
一個人隻要心中有永恒的希望,並且積極努力,一定能在失敗中尋找到成功的鑰匙,變失敗為成功。
曾經有兩個航海人,分別迷失在茫茫大海中,他們都看到了前方有一塊模糊狀,第一個人覺得那是陸地,就拚命的往前航行。而第二個人認為那隻不過是海市蜃樓,即使前行也沒用。結果第一個人心中懷著能夠到達陸地的希望,最終他成功了。而第二個人不久就死在了茫茫大海中。
一個人內心的希望越大,他成功的幾率就會越大。而一個內心沒有希望的人,是永遠不會獲取成功的。因此當一個人處在逆境之中時,就要不停的告訴自己:“我一定能走出困境,我一定能成功。”隻有相信自己能夠跳出困局的人,才會尋求機會,也才能把握住機遇,才能夠變危機為轉機。而失去希望的人,就會永遠迷失在黑暗之中。一個人內心的希望是他成功最大的希望。
希望就是你內心的燈光,它能夠照亮一切黑暗。希望是你成功路上的指南針,它能夠一步步的將你引向光明。隻要心中永懷希望,你就不會害怕寂寞和孤單,你就能夠忍受路途的艱辛。希望是一種巨大的潛在力量,喚醒希望,你就能夠將幸運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