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9章 糊塗之人,必有聰明之處(1 / 1)

所謂“大智若愚”,真正大徹大悟、睿智絕頂的人,在一般人眼裏反倒是顯得有點懵懵懂懂、糊裏糊塗。因為他們能調節心中的欲望,深深地明白“名有所不求、利有所不爭”的道理。

隻要糊塗一點,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安寧,我們才會體真正地體會到吃虧是福的道理。

鄭板橋在濰縣做知縣的時候,曾經寫下了兩個字幅。其一是“難得糊塗”,下注:“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為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其二是“吃虧是福”,下注:“滿者損之機,虧者盈之漸,損於己則利於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繼平且安。福即是矣。”

從鄭板橋的字幅來看,將“難得糊塗”作為做人的第一要義,說明有時候裝糊塗也是一件好事,這也是一種非常高明的為人處事智慧,更是一種對待生活、人生的態度,隻有懂得適時糊塗的人,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才會體味到幸福的味道。

從前有一個吝嗇的商人,借給別人半文錢,可是那人很久都沒來還錢。心裏擔心那個人是不是不準備還了,總是憂心忡忡的。最後他決定親自前去要債。

從他的家到那個人的家路途雖然不是很遠,但中間有一條很寬的大河,河上沒有橋梁,必須雇船才能過河走到那個人的家。

可是過河的錢需要兩文錢,吝嗇的商人立即花了兩文錢坐船到了對岸。

等他找到了借他錢的人家後,主人有事外出了,門上掛了一把鐵鎖。看看天色已經很晚了,隻好放棄等下去的念頭,又花了兩文錢坐船過河回到家裏。

為了討回半文錢的債而花掉了四文錢,而且來回路上疲勞困乏。換了想得開的人,一定會等那個人來還錢,而不會幹這種借給別人的很少,但損失的卻很多的蠢事來。平白招來眾人的嘲笑。

世人又何嚐不是這樣,為了虛名浮利,不顧敗壞自己的德行和行事準則。為了個人利益,不顧禮儀廉恥。這樣的人,徒勞一場招來惡名不說還有無盡的惡報。

有句形容大度彌勒佛的話叫做“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姿態之高,令所有人神往。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微笑著麵對生活,對人,對事多一份寬容與大度。所謂難得糊塗,些許小事,不妨糊塗一點,不必斤斤計較,人生在世,更應有崇高的理想和寬闊的胸懷;待人及物應不拘小節,為區區小事而耿耿於懷不但徒增自己的煩惱,而且還於事無補。其實,不管是處世還是做事,隻要你能有一個雍容大度、坦坦蕩蕩的胸懷,路就會越走越寬。相反,如果處處針鋒相對,睚眥必報,結果隻會落得一無所成。

所謂“大智若愚”,真正大徹大悟、睿智絕頂的人,在一般人眼裏反倒是顯得有點懵懵懂懂、糊裏糊塗。因為他們能調節心中的欲望,深深地明白“名有所不求、利有所不爭”的道理。

總之,在生活中,不管是身處職場還是官場抑或隻是簡單的人際交往,哪怕有理,哪怕損失一些小利益,不妨糊塗一些,懂得適度收斂,避免給自己徒添煩惱,也給自己一個平靜安寧的心靈世界,豈不是人生一大幸事,何必拘泥於小節呢?隻要糊塗一點,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安寧,我們才會體真正地體會到吃虧是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