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總是美好的,而現實卻往往很殘酷。追求理想,實現理想的路上,是各種各樣的欲望陷阱。如果不是被欲望所吞噬,而是在欲望中不斷反省、不斷自醒,就能在欲望的溝壑裏,找到了幸福的真諦:隻有讓欲望變得單純,才能既享受財富又不落入欲望的陷阱,隻要淡泊名利、清淨無為,才能掙脫欲望的枷鎖,放飛心靈的自由。
想要獲得幸福,你不妨嚐試活出真實的自我,相信,很快你就會體味到幸福的感覺。
名譽和地位可以說是欲望的代名詞。而在現實生活中,名譽和地位常常被作為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所以,追求一定的名聲、地位和榮譽,已成為一種極為普遍的現象。而對很多人來說,滿足自己的欲望,擁有了名譽和權力,才等於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其實,這是一種被欲望扭曲的人生觀。人生的幸福和價值,不在於成名、成家與否,而在於麵對現實,去努力而為之,去盡情享受生命,去細心體驗生活的美好。隻有這樣,才是真正地享受了人生,體味到人生的幸福。
焦耳,這個名字我們中學學物理時就很熟悉,人們為了紀念他所做的貢獻,將物理學中“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從1843年起,焦耳提出“機械能和熱能相互轉化,熱隻是一種形式”的新觀點,打破了沿襲多年的熱質說,促進了科學的進步。他前後用了近40年的時間來測定熱功當量,最後得到了熱功當量值。
事實上,與焦耳同時代的邁爾,是第一個發表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的科學家。1848年,當邁爾等人不斷地證明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的正確性,終於使得這一定律被人們承認的時候,名利欲望的膨脹驅使焦耳向邁爾發起了攻擊。焦耳發表文章批評說,邁爾對於熱功當量的計算是沒有完成的,邁爾隻是預見了在熱和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數值比例關係,但沒有證明這一關係,首先證明這一關係的應該是他焦耳。隨著焦耳發起的這場爭論的擴大化,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一哄而下,紛紛對邁爾進行了不負責任的錯誤指責。邁爾承受不住這一爭論和批評帶來的壓力,特別是焦耳以自己測定熱功當量的精確性來否定邁爾的科學發現權,使得邁爾陷入有口難辯的痛苦境地。這時,邁爾的兩個孩子也先後因故夭折,內外交困中的邁爾先是跳樓自殺未遂,後來得了精神病。
當年的邁爾被逼進了瘋人院,但今天人們仍然將他的名字與焦耳並列在能量轉化和守恒定律奠基者的行列。焦耳為爭奪名利而導致的失誤,也為人們世世代代所遺憾和譴責。
欲望是人的本能,對個人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各有各的追求,對社會而言,各有各的貢獻。一個真正幸福的人不一定是最有錢、最有權的,但一定是最聰明的,他的聰明就在於他懂得人生的真諦:花開不是為了花落,而是為了燦爛。但是,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依然有許多人不但對功名利祿趨之若鶩,甚至把它看成是一個人全部的生存價值,從而忽視了人生的最終追求——幸福。好像是否成就了轟轟烈烈的功名,是否成為名利雙收的“家”,就是人們衡量生存價值的唯一標準,這不啻是人類文明的墮落和淺薄。
現在,人們尤其是家長們最熱衷談論的話題全是高考分、考大學、出國深造、做官、成專家之類,其結果是苦了孩子,害了孩子。生命價值的深度和廣度,怎麼能與成名、成家、做官、賺錢等畫上等號呢?人們如此看重動利名望,一旦爭名奪利失敗,便一蹶不振,對生命失去了信心和熱情,從此人生變得暗淡無光,這實在是當代人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