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雙調·壽陽曲]山市晴嵐(1 / 2)

“作者簡介”

作者馬致遠(略)

“原文”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周山一竿殘照裏,錦屏風又添鋪翠。

“譯文”

來到花村外,走過草店西,雨過天睛,晚霞多嬌美。夕陽給群山塗滿金色,群山舍不得讓太陽隱沒,錦屏風般美麗的山坡啊,又鋪上一層迷人的青翠。

“賞析”

這是一幅山村雨霽圖。小令著力描繪雨過天晴之後,夕陽餘暉籠罩群山的美麗景致,給讀者以純美寧靜的藝術享受。

[雙調·壽陽曲]瀟湘夜雨

“原文”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萬裏,是離人幾行情淚。

“譯文”

船上的漁燈明明滅滅,遊子的夢被驚破。啊,灑落在船篷上的雨滴,一聲聲滴得我心碎。在這五更時分,我身在瀟湘的孤舟裏,故鄉啊,遠在萬裏之外。淅淅瀝瀝的雨啊,是淪落異鄉的人流不盡的情淚。

“注釋”

[客夢]客子之夢,作客在外者的思鄉夢。

“賞析”

此曲與《秋思》相比較,雖然均屬抒發鄉愁之列,但境界則大不相同。《秋思》的背景是北方的原野,而《瀟湘夜雨》的背景則是風景如畫的瀟湘。但作者沒有展示瀟湘之美,而是著力描述身處孤舟的遊子五更時分被夜雨驚破鄉夢之後,難以壓抑的鄉愁。小令以“漁燈暗,客夢回”渲染出黑夜深沉船行瀟湘的孤寂淒涼的氛圍,接著集中揭示抒情主人公對夜雨的心理感受。因為雨攪了他的鄉夢,夢醒之後聞雨聲益加傷懷,以“一聲聲滴人心碎”,將雨聲與鄉愁緊緊聯係起來;末一句“是離人幾行情淚”,進一步將思鄉的淚水與滴打船篷的雨水渾融在一起,愈加突出抒情主人公鄉愁之深廣與內心深處的悲涼。聯想手法的成功運用,使整個曲子深沉、淒切,兼有幾分朦朧,頗耐人尋味。

[雙調·壽陽曲]人初靜

“原文”

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時一般孤另。

“譯文”

夜深人靜的時候,中天的月亮分外皎潔。紗窗外,梅樹枝橫斜,花兒綻放如雪,與月兒相輝映;紗窗內,俏美人搔首望月,留下朦朧倩影。梅花笑對美人說:不要在月下弄影,等到月亮西沉時,你與我一樣孤孤零零。

“注釋”

[人初靜]漢樂府《孔雀東南飛》有“寂寂人定初”句。[弄影]宋代張先《天仙子》詞有“雲破月來花弄影”句,將花擬人化,描述花枝隨風擺動,如故意在月下弄姿,留下倩影。此句不說梅花弄影,而說梅花告誡獨處閨中女子休要在月下自作多情,留下自己的影子。

“賞析”

此曲構思極為精妙,作者從宋人佳句“雲破月來花弄影”中得到啟發,但著意描寫善弄影的梅花告誡獨守閨中的女子休要月下弄影,從一個全新的角度,詮釋了“閨怨”這個老題目。“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時一般孤另”。這出人意表的人格化的梅花對閨中人的言語,巧妙地揭示了閨中人孤獨無偶的寂寞無奈和渴望得到愛情的意緒。從這兩句,讀者不難猜想到閨中人在窗內搔首望月的神態及其投下的身影,感覺到同處於月夜背景中的梅花與閨中人一樣地寂寞孤獨,從而體察到閨中人那種無法訴說的內心痛苦。委婉含蓄的情致,反映了作者將曲向詞靠攏的創作傾向。

[雙調·清江引]野興

“原文”

東籬本是風月主,晚節園林趣。一枕葫蘆架,幾行垂楊樹。是搭兒快活閑住處。

“譯文”

東籬我本是吟風弄月的主兒,如今我老歸田園,享有真正的樂趣。我醉臥春風,葫蘆架下;我悠悠漫步,垂楊樹底。這地方真個是快活休閑的好去處。

“注釋”

[東籬]馬致遠,號東籬。[晚節]晚年。[是搭兒]這地方。搭兒,與今天北方方言這圪墶相似。是,代詞“這”。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