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偷襲(2 / 2)

隨三千輛輜重一起走的有大明使者李公公,景泰,和二十四個錦衣衛;西伯利亞汗國特使和他的五百侍衛,三四十股大小商隊,小股十來人,大股百十人,這些都是往西沿途的各國商人;三千鐵甲,和三千馬軍持槍斷後。

這就是祥王去西伯利亞汗國迎親的隊伍,既不整齊,也不威武,馱貨的駱駝還一路拉屎。

在文武百官的眼裏,這就是一支烏合之眾,沒準出塞遇敵就被打散了,誰都替這位小王爺捏了把冷汗。

可這山賊,土匪,強盜搖身一變都成了兵,大小寨主成了將領,誰都感覺這事來得太快,想想都興奮。

趁還在大明境內,祥王先整肅這些土匪將領,再讓這些將領管束自己的軍漢,說誰違紀,那連兄弟都沒得做。

天下有幾人能與高貴的王爺做兄弟,誰都珍惜,盡可能改掉身上的惡習,少犯錯,讓王爺省省心。

相比之下,鐧王,德叔,劉叔,槍神這些江湖人物的素質好多了,負責沿途的置物,和保護兩國使者。

而德、賢這兩位王妃均長祥王三歲,長得絕豔不說,手上功夫也棒,又均來自武林世家。

但讓祥王不曾料到的是,這沿途之上,除了地方官和百姓的歡送,也有人手持器械要加入這支迎親隊伍。祥王十分不解,就讓景升去問,原來這些都是曆次明軍在塞外戰死或俘虜的親人,兄弟,或朋友,大聲嚷著要報仇。

景升回去一說,祥王覺得這些都是有血性的人,再說自己也正好缺人,也就點了點頭,但沒吭聲。

祥王不吭聲,是怕讓朝廷的耳目聽了去,有擅自募兵的嫌疑。

可景升會意主人在想什麼,就點頭“嗯”了聲,擺手讓大軍繼續走,自己下馬牽著到了這堆人群中,對一中年人輕聲說:“王爺讚賞你們的舉動,但卻不能親口應允你們,其中的意思想必你會懂。你也都瞧見了,我們除了輜重人人有馬,不然到了草原上,就會掉隊。你們自己弄馬匹,然後尾隨跟著,等離開了大同府,再把你們編入隊伍。”

中年人笑了,點頭應了句:“是,大人,我們不會讓朝廷撈到口舌的。”

“懂就好。如沿途還有人,由你出麵收下,別讓我為難。”

景升言罷,上馬便走,中年人把話對大家一說,誰都點頭。

這中年人對大家一說,誰都點頭,但戰馬從哪來,其中一人嬉笑道:“我知哪兒有戰馬,有千餘匹,是軍營的馬,到了晚上都沒人管,但要走大半天的路。”大半天的路算什麼,隻要能出塞報仇,任何事都在自己的腳下。

為了能隨小王爺出塞殺敵,結果大半天的路程,在他們的跑動中,剛入夜就到了。

這麼大的一個馬場,到了晚上,還真敢唱“空城計”果然見不到一個人。

那還有什麼好客氣的,從倉庫裏取出馬鞍,不但拉走了一千二百多匹戰馬,連馬車也全部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