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再說外戚(5)(1 / 2)

三年之後,漢和帝劉肇也追隨班超去陰曹地府了,當時隻有二十七歲。這有可能是因為他當皇帝的時候太年輕,收拾了外戚之後沒人管,酒色過度有關係吧。反正曆史又改朝換代了。

漢和帝沒有吸取教訓,在臨死之前居然沒有做好合理安排,以至於權利落在了二十出頭的鄧太後的手中。

這好像是曆史的重演,跟竇太後當年一模一樣,她也重用娘家人來主持這個朝廷,而且在新皇帝的事情上麵占了個大便宜。人家說漢和帝的死,因為死得太早了,東漢王朝的命運從此刻開始大規模走下坡路,是王朝的分水嶺。

鄧太後剛入宮的時候遇到了強大的對手,陰氏家族的女人,陰皇後。陰皇後嫉妒她,采用巫蠱之禍想要謀害她,但是剛好被人抓住,所以皇後的位置被鄧太後取代。

三年之後,劉肇駕崩,隻有兩個兒子,大的十來歲,小的剛剛一百天,一心要讓自己家族繁榮昌盛的鄧太後,當然是選擇小兒子來繼承皇位,漢殤帝成為了中國曆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皇帝”!

皇帝年幼,太後垂簾聽政,這是慣例,鄧太後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娘家人是她強大的後盾,她開始把自己的兄弟們帶入權力中樞,他的哥哥鄧騭被任命為車騎將軍,鄧悍被任命為虎賁中郎將,鄧弘成為侍中。

不幸的是,僅僅過了一年,可憐的小皇帝死了,諡號是“漢殤帝”,上一次的國喪還沒辦完,又要開始下一次了。

鄧太後倒是不擔心辦國喪的事兒,她擔心的是接下來讓誰當皇帝,本來漢和帝還有一個兒子叫劉勝,是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鄧太後就是不喜歡他,硬是不讓他順利拿到權杖。最後鄧太後找了清河王的兒子劉祜,把他扶上了皇位。

清河王不是個廢太子嗎,雖然在他的那一代沒有能夠成功當上皇帝,他的兒子實現了他的理想,是為漢安帝。

其實鄧太後走了一招很危險的棋,當時清河王劉慶病重,她才選擇了劉祜,可是萬一清河王劉慶病好了,堅持那麼幾年,以他的老謀深算,當時都能夠扳倒竇氏家族,可能鄧氏家族也要盡快完蛋。

鄧氏家族一年之內封了四個侯爵,囂張程度直追王莽家族,就這史書上還說鄧太後很低調呢,也不知道高調是啥樣!為了讓她的家族徹底掌握權柄,鄧太後有了個新發明,一旦發大水、鬧旱災,就說明三公不稱職,就要撤職。結果還真讓她趕上了,三公全都下台,由鄧家的人代替,鄧家班徹底掌握了朝政。

除了鄧家的外戚集團之外,東漢王朝的標誌“宦官集團”,也在悄悄萌發。幫助漢和帝奪取帝位的鄭眾還活在世上呢,而且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也掌握了朝廷的封侯拜相,那就是造紙術的專利持有者——蔡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