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任尚覺得這種方法太慢,不打算走常規路線和羌人決戰。居然用黑社會的手段派刺客去刺殺羌人的部落首領,滇零部落最有才幹的將領杜季貢和皇帝零昌,分別在兩次的刺殺之中身亡,滇零部落徹底瓦解。
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居然都不如幾個職業殺手來的有效,滇零部落的安保工作做得也太差勁了,禦前侍衛都是吃幹飯的嗎?這一點讓人懷疑,難道說是昆侖派掌門親自出手,不然豈會如此神效?
羌人反叛力量的核心,就是先零部落和滇零部落,現在兩個部落都被滅亡了,意味著這場戰爭漸漸進入尾聲,很多羌人部落看到大勢已去,紛紛向中央政府投降。不過此時此刻戰爭已經打了十幾年了。
這場戰爭是東漢盛衰的分水嶺,政治、經濟、軍事都受到強烈衝擊,在十一年期間,用於作戰的經費幾乎把全國都給掏空了,以後再也沒有振興起來。
羌戰剛剛結束,北匈奴又回來了,雖然南匈奴不堪一擊,北匈奴可不一樣。羌戰雖然消耗國力,但是絕對不會亡國,北匈奴如果猖狂起來,攻破了長城,東漢征服隨時都有可能麵臨亡國的危險。
所以,不管現在國庫多麼空虛,也必須先對付北匈奴。
要對付北匈奴就必須重新經營西域,朝廷上唇槍舌劍地辯論這件事情。有的人主張重新派人去西域,有的人則認為北匈奴隻不過是一隻瘦死的駱駝,雖然比馬大一點但是實力也很有限,根本用不著興師動眾,尤其是不能再浪費人民幣了。
可問題是你這麼想北匈奴不這麼想,漢朝雖然從西域撤離,卻並沒有從河西走廊撤離。河西走廊一向都是漢朝的產糧區,北匈奴殺回來之後,第一件事兒就是殺人放火搶糧食。他們聯合西域,攻打屯墾區,搶劫漢朝的糧草。
像這樣的話漢朝人就不能容忍了,糧食是國家的命脈,尤其是現在這個缺錢的時候。如果河西一帶的糧食出了問題,大家要麵臨挨餓的問題,所以鄧太後力排眾議,製定了重返西域的計劃。
首先,西域是肯定要回去的,但是派誰去成了爭議焦點。最後大家一致認為有一個人其實還是很合適的,這個人就是班超的兒子班勇。班勇是個混血兒,從小就在西域長大的,本鄉本土,有勇有謀,又在父親身邊學習了很多年,對付西域諸侯有一定的經驗,派他去準錯不了。
班勇對著那些朝廷的反對派陳述了自己的理由,他認為,要想奪回西域其實不用花很多錢,也不會太困難,因為他已經收到消息,最近北匈奴那邊的保護費又漲價了,而且據說前幾年由於跟著漢朝混,沒交的保護費必須要補齊,需要交納一定數量的滯納金,還嚴格規定了期限。西域人是不會支持北匈奴的,他們寧可把保護費交給漢朝,也不願意交納滯納金。
大家爭議焦點反正離不開錢,大臣們認為不管如何,怎麼省錢就怎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