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西域羌戰(5)(1 / 1)

第二年,班勇再滅掉幾個死也不肯歸附漢朝的國王,剩下的幾個小國,剛才說的蒲類國,卑陸國這些全都嚇得立即交槍投降了。

不過,雖然這些小國家歸附了,但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北匈奴的陰影時刻都存在著,說不定哪天就會卷土重來,到那個時候,難道再來一次收複西域?這樣周而複始,什麼時候是個頭。漢朝可不是遊牧民族,跟他們玩不起。

班勇決心來一個治本的辦法,滅掉北匈奴。

北匈奴在西域的根據地就是車師前王國和車師後王國,現在根據地沒有了,隻好向更北方撤退,班勇不允許他們這種借宿一宿幹完就走的行徑,直接派兵去追,班勇的大軍直接麵對兩萬匈奴騎兵,匈奴人雖然驍勇善戰,但這一次又戰敗了,而且還被班勇俘虜了不少人。

在被俘人員名單中,班勇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頓時笑得跳了起來,這個人是北匈奴單於的兄弟。本來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像他這樣的被俘人員一向都不少,一般都是處決,然後人頭快遞回洛陽。

可是這一次,班勇沒這麼辦,他把此人交給了車師後王國的國王加特奴,對他說:“你去把他殺了,這是人民對你的一次考驗!”

加特奴差點沒嚇死,那可是北匈奴單於的親哥哥呀,我去殺了,那匈奴王肯定跟我沒完沒了,這事兒我能做嗎?

可是不做又不行,因為班勇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了,你要是不做,我就一刀抹了你,你看是現在死,還是多活兩年。

加特奴當然是選擇後者,他殺死了單於的哥哥。斷絕了投降匈奴的後路,果然,匈奴單於聞訊後勃然大怒,親自率領一萬多名騎兵向車師後王國進攻,車師後王國一個三流國家,怎麼可能抗拒侵略大王呢!馬上就要國破家亡!

加特奴也想過要投降,可是這次不行,單於向他複仇了,投降之後肯定死無葬身之地,怎麼辦?當然是向漢朝人求援,也就是向班勇求援。

班勇接到雞毛信立即出擊,再次擊退北匈奴,這一戰幾乎把北匈奴的老本都打光了。從此之後,再也狂不起來了。匈奴在東方狂不起來了,聽說去西方鬧騰了,而且鬧得相當厲害,蹂躪了整個歐洲。

北匈奴被徹底打敗了。按理說天下已經太平了,班勇可以撤退了,可是班勇回過頭來一看,居然還有一個不服的,這就是焉耆國王。

焉耆國王誓死也不想漢朝人低頭,這其中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還記得上次班超擺的那個鴻門宴嗎,他的老爹就是死在了鴻門宴上,一方麵他和班勇有殺父之仇,另一方麵他也害怕自己重蹈老爹的覆轍。

不過這也不是主要原因,焉耆是個很有個性的國家,一直都和中國刻意保持著距離,早在西漢年間就是抵抗中國的主要力量,陳睦當總督的時候,他又是一馬當先的出兵攻擊中國,所以焉耆國的老國王才會被殺掉。

要滅掉焉耆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於闐國、龜茲國、疏勒國之外,他是最大的國家,所以班勇要請求漢朝政府的支援,而且這一次他要展示一下威力,給各個國家看看漢朝人的威力,所以兵力調動的比較大。

四萬人,在西漢時期不算多,但是在東漢時期,而且隻是在河西走廊一次性調動這麼大規模的兵力尚屬首次。班勇還和朝廷商量,要和鎮守河西走廊的大將張朗一起出兵,左右夾擊,滅掉這個國家。

但是事情在最後出現了一些詭異,張朗沒有等到班勇的暗號提前攻打了焉耆,而且居然還打了勝仗,一舉把焉耆國給滅掉了。

這件事情看似是一件好事兒,因為班勇還沒有出兵焉耆國就敗了,其實這裏麵隱伏著巨大的危機。在焉耆國被滅掉之後,朝廷第一道命令就是把班勇調回中國,然後關進了監獄裏,罪名和當年李廣的死差不多,沒有能夠如期的和主力大軍會和,因此要上軍事法庭。

班勇立下了如此赫赫的功勞,為什麼會被扔進監獄裏,有人說是因為張朗的陷害,我覺得應該不是,很可能是鄧太後感覺到國內的形勢發生了變化,外戚集團排擠的結果,也許是害怕他擁有太大的權利,影響鄧氏家族的權勢,所以必須鏟除。

不過班勇的努力也沒有算是白白浪費,在他離開西域的幾十年之內,西域沒有大的叛亂,北匈奴的勢力也回不來了。但是到了後來桓靈二帝的時候,甚至到了三國時代,中國已經徹底失去了對西域的控製權,晉朝更加不值一提,南北朝更不行了,一直到了唐朝,中國才再一次收回了這裏的管理權,而且唐朝並不是在這裏設立大使館這麼簡單,那是真正地占領,納入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