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桓靈二帝(1)(1 / 2)

說桓靈二帝必須要從跋扈將軍梁冀說起,桓靈二帝之前還有一個漢衝帝,也是一個小皇帝。漢順帝死後,他剛剛兩歲,由梁太後垂簾聽政,大將軍梁冀把持朝政,正直敢言的李固充當太尉。

梁太後這個人,跟他老爹梁商的脾氣有些相似,並不是一個毫無素質一心為己的人,同時也知道外戚囂張的後果,所以在她上台伊始的時候,也是有心想要約束外戚的力量的,但他的兄長梁冀不是一個好對付的人,貪婪無比凶狠殘暴,是兩漢外戚之中最逆天的一位了,她的努力等於白費。

漢衝帝上台後不久,大將黃埔規就給太後上了一道奏章,直接攻擊大將軍梁冀,認為他專橫跋扈不可一世,而且最主要的就是占著茅坑不拉屎,除了花錢之外什麼也不會,另外還有河南尹梁不疑,也就是梁冀的弟弟,同樣是這種貨色,希望太後可以給他們的娘家人立一點規矩,讓他們消停點。

這封奏折漢衝帝當然是不會看的,就算是看也是拿過來撕著玩,因為他還太年輕了。奏折當然是到了梁太後的手上,梁太後也覺得有道理,但是黃埔規很明顯太高估了梁太後的能力了,她的水平有限,勇氣也小,況且要統治國家必須要依靠娘家人,而且老大梁冀也不好惹,她拿兄弟們沒轍。

不過她還是給梁冀說了一下,梁冀的暴脾氣,當時就火了,怒氣衝天,隨便找了個不是借口的借口就把黃埔規給趕回老家去了。此時梁冀的地位還沒有那麼穩固,不然黃埔規可就不是回老家的事兒了,估計腦袋都要搬家了。

漢衝帝登基五個月就死了,選皇帝的事情又列入了議事日程。兩歲的孩子當然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要不就成了怪胎了,所以隻能在宗族之中選一個有能力的,可是有能力這個標準在大臣和外戚的心中可是有天壤之別的。大臣們認為應該輪到清河王劉蒜,但是劉蒜的年紀明顯偏大了,大將軍梁冀根本就沒把握掌握他。

所以呢,梁氏家族主張培養年輕幹部,立了渤海王劉鴻八歲的兒子劉纘,其實劉纘的年紀也是偏大了點,怎麼也不如死去的漢衝帝那麼年輕有為朝氣蓬勃吧,但是實在也沒有什麼好選的了,也就是湊合。這就是漢質帝。

漢質帝上台,讓李固覺得非常不滿,他也預料到了以後會發生些什麼事。他雖然身為太尉,卻沒有實權,更沒有話語權,隻能聽梁氏家族的擺布,皇上已經選定了,他也就安心了,認認真真一板一眼地輔佐吧。

梁冀很快就發現李固辦事兒太認真,簡直就是死心眼,有好多事情都壞在了他的手裏,這不是典型的絆腳石嘛!於是,他就想要把李固給踢開!或者是幹脆踢碎,這樣一來,太尉和大將軍之間就展開了拉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