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魯赫·斯賓諾莎(1 / 1)

16世紀的西班牙因為嚴酷的宗教壓迫和封建專製,它的屬地尼德蘭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並且成立了荷蘭共和國。17世紀荷蘭進入“黃金時代”,與西班牙相比形成了相對自由開放的氛圍,許多思想者在這一曆史背景下應運而生。

鐵骨鬥士

1632年,斯賓諾莎生於西班牙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位商人,很重視他的教育,為他請來了在當地很博學的一位家庭教師。斯賓諾莎善於獨立思考,這位老師便把笛卡兒的著作推薦給他,斯賓諾莎如獲至寶,並認為從書中找到了真理。獨立的性格以及對舊有知識的懷疑,使他逐漸遠離猶太教,並最終被革除猶太教。他的行為激怒了宗教人士,並因此受到迫害。

堅持信仰的生活

斯賓諾莎為逃避迫害,移居到了當時思想開放的荷蘭,白天以磨製鏡片為生,晚上則進行自己的研究。有時為了想通一個問題,他會在房間裏呆上幾天的時間。斯賓諾莎為人簡樸和善,並堅守著清貧的生活。他把自己的著作《神學政治論》匿名發表,書中批判宗教“神跡”純屬謊言,認為自由是天賦人權,引起巨大轟動。他的大部分作品,包括最有影響的《倫理學》都是在他身後發表的。在隱居的這段時間裏,許多富人,包括法國皇帝路易十四、荷蘭執政官等人,都熱情表示想給予他資金的援助,但在絕大數時候,他會予以委婉謝絕。1673年,海德堡大學邀請他到該大學的哲學係任教,但是有一個附加條件,就是不能談論宗教,結果,被斯賓諾莎拒絕。1677年,這位哲學家因病逝世。

學說概覽

斯賓諾莎認為一切科學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道德的圓滿。他提出人都有保護自己並且為自己謀利益的趨向,但是人又可以通過理性的指導,通過尊重社會的公正和秩序,使人達到善的境界;另外他傾向於國家應該建立在法律的基礎之上,主張言論自由。同時斯賓諾莎重視理性的作用,認為人能夠認識自然界的現象並通過理性的思考掌握自然的本質,上帝不是超自然的神,他和自然是統一的。長期隱居的生活,使斯賓諾莎養成了沉思的習慣,也正因為這樣,他強調知識和思考的重要性。他認為“無知是一切罪惡的根源”。麵對死亡,斯賓諾莎一直保持著平靜的心態。他提出,智慧的人更應該對生活進行思考。

道德榜樣

在許多西方哲人看來,斯賓諾莎具有完美的人格,並且認為他有不可企及的高尚品質,黑格爾和羅素都曾說過此類的話,而他同時也被歌德、伏爾泰等人視為“令人陶醉的神人”。他對《聖經》的批判,啟蒙了人們的思想;他關於世界必然而有規律的學說,影響了科學的發展。正是因為這樣的成就,他受到全世界的尊敬。在他誕辰200周年紀念日時,為了給他建造一座全身塑像,來自各地的人們紛紛慷慨解囊,這說明斯賓諾莎依舊活在人們的心中。如今,他生活的那條街道,已經采用他的名字來命名。

曆史回音壁

一位紳士在拜訪斯賓諾莎時,看到他衣衫簡樸,就準備送給他一件漂亮的衣服,卻遭到斯賓諾莎的謝絕:“一個人絕不會因為穿了一件好衣服就會變得更有價值。”他又接著說:“當然,使我們變成哲人的並不是邋遢,故意不注意舉止和外表,則恰好證明了他精神的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