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韓非子(1 / 1)

經曆了漫長的戰國動亂,分裂的社會逐步走向統一,強盛的秦國與實力較弱的其他諸侯國相比,取得勝利已成為必然的趨勢。新的社會需要新的思想,韓非子就是這樣一位順應時代要求的思想家。

發憤著書

韓非子約生於公元前280年,名為韓非,子是後人的敬稱。他是戰國時期韓國國君的公子,身份顯赫。雖然口吃,但是文筆犀利。韓非和李斯同拜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為師,但是自己最後卻成了法家的集大成者。當時的韓國在諸侯之中屬於小國,卻不能奮發圖強,韓非屢次進諫強國之策,而不被韓王采納,於是他努力著述,有《孤憤》《說難》五十餘篇,十餘萬言,集中闡述了法家思想的內涵。

“以法治國”

韓非主張嚴刑峻法,並倡導“法不阿貴”,同時他認為所有的權利都應該集中到君主的手裏,然後君主不僅要按照法律,而且還要通過權力以及權術來管理國家。他在著作《五蠹》中,認為那些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就像蠹(一種蛀蟲)一樣。君主一定要除之而後快。五蠹包括這幾種人:儒家學者、善於辯論的縱橫家、帶劍的遊俠、依附貴族的人、商人。他還提出了“八奸”,因為他們都是與君主關係比較近的人,所以國君一定要有所防備。這八類人有君主的妻妾,父兄,故意討好獻媚的人,掌握大權、培養個人勢力的大臣等。在韓非生活的時代裏,有許多人認為古代的社會一定是美好的,所以他們非常推崇古代的賢君,比如堯、舜等。韓非駁斥了這種觀點,他提出,時代是不斷變化的,所以要與時俱進,不能因循守舊。《守株待兔》的寓言,就是用來諷刺那些死抱住一棵樹,卻妄想源源不斷地得到財富的那類人。

身死異鄉

雖然韓非在本國備受冷遇,但在千裏之外,當秦王嬴政(後來的秦始皇)看到他的著作時,卻大吃一驚,隨即要挾韓王讓韓非出使秦國,否則,便要攻擊韓國。但是,出人意料的是,當韓非真正來到秦國時,秦王隻是對他很欣賞,而並不加以重用。此時,韓非的“同學”李斯正在秦國,他自知不如韓非,便借機讓秦王將其打入監獄,隨後又謊稱是秦王的命令,迫使韓非服毒自盡。後來,秦始皇對自己當時的決定後悔時,便派人到監獄中赦免韓非,結果一切都晚了。

外儒內法

秦王雖然沒有重用韓非,但是秦國卻是利用法家思想而強大起來並最終建立了中央集權製的國家。另外更重要的是,在此後兩千餘年的中國,雖然封建帝王們表麵上倡導儒家學說實行德治,但是當我們想起古代嚴酷殘虐的刑罰時,就知道法家的嚴刑峻法等理論同樣沒有被忽視。

曆史回音壁

韓非子一次在飯館吃飯,聽到楚國又處死了一批淘金的人,不免引起了他的沉思。原來這事他略知一二,這些被處死的人都是因為偷偷地到楚國境內的一條河流裏去淘金,而凡是被楚國政府抓到的,必難逃一死。即使這樣,還是有人願意去冒險。韓非子不免感歎,每個人都心存僥幸,這就是人的本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