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怎樣思維(3)(1 / 3)

阿Q精神是一種人類共有的精神現象。它是由於普遍存在的“弱肉強食”給人類所造成的一種精神創傷。在階級社會裏,一些人居於統治地位,他們利用手中的錢、權、勢對弱者進行統治和奴役。當弱者在一定曆史時期內,無力反抗,隻有以“精神勝利法”自我麻醉。

不過,“精神勝利法”在心理學範疇內,還是有一定積極意義的。它可以調適人的情緒,改善人心理上的不平衡,緩解由於精神壓抑而帶給人的消極影響。

因此,我們也不應該對“精神勝利法”一概加以否定。

學會防微杜漸

寓言

有個小孩從學校裏偷了同學的寫字板,交給母親。母親不但不加責備,反而稱讚了一番。

第二次,他偷了一件外衣,母親對他更加誇獎。過了幾年,孩子長大了,就開始偷更大的東西。

有一回,他當場被人抓住,反捆雙手,被人押送到劊子手那裏去。他母親跟在後麵,捶胸頓足。小偷說他想和母親貼耳說幾句話。母親走上前去,小偷一下子銜住了母親的耳朵,使勁咬了下來。

母親罵他不孝,小偷回答說:“當初我偷寫字板時,如果你打我一頓,我現在也不會落到這個地步,要被人處死了。”

靜思語

這個故事明白地告訴我們,對待生活中某些不良傾向必須學會防微杜漸。正像這個小偷最後醒悟過來說的,如果當初他偷一點小東西時,母親就能設法製止他,那麼他也許不會落到犯罪的地步。

在生活裏,我們常能看到有些家長替孩子護短,孩子有了不正當的行為,家長還替他遮遮掩掩,而不是正確及時地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以致孩子錯誤愈犯愈大!

家長在孩子成長期間,一定要悉心關照,注意引導。他做了好事,你要滿腔熱情地鼓勵他,扶助他;發現不好的苗頭,你要及時提醒他,明之以理,曉之以情。

那種對孩子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的作風,肯定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同樣,那種對自身缺點和不足不加克製和改正,聽之任之,放任自流的人,最終的結果便是使自己慢慢成為這些缺點和不足的奴隸。

方法與借口

寓言

一個富人見一個窮人很可憐,發善心願意幫他致富。富人送給窮人一頭牛,囑咐他好好開荒,等春天來了撒上種子,秋天就可以遠離貧窮了。

窮人滿懷希望開始開荒,可是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日子比過去還難,窮人就想,不如把牛賣了,買幾隻羊,先殺一隻吃,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付諸了行動,隻是當他吃了一隻羊之後,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他忍不住又吃了一隻。窮人想,這樣下去還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一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刻可以好轉。

窮人的計劃又付諸了行動,但是日子並沒有改變,又艱難了,他又忍不住殺雞,終於殺到隻剩一隻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破滅了。窮人想致富是無望了,還不如把雞賣了,打一壺酒,三杯下肚,萬事不愁。

很快春天來了,發善心的富人興致勃勃地來送種子,赫然發現,窮人正就著鹹菜喝酒,牛早就沒有了,房子裏依然一貧如洗。

靜思語

故事中富人發善心送給窮人一頭牛,並教給他遠離貧窮的方法。窮人滿懷希望開始開荒,但卻總是找借口逃避困難,最後依然一貧如洗。

其實很多人都有過像窮人一樣的夢想,甚至有過機遇,有過行動,但要堅持到底卻很難。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借口。這恐怕就是區別吧。

同樣的道理,那些在生活中寧願給自己找一百個退縮的借口,也不願找一個前進的理由的人,成功對他來說,也隻能如夢幻泡影。

動機與方法

寓言

從前有這樣一個人,他的兒子強暴蠻橫,恣意妄為,不堪成才。他非常生氣,便憤怒地鞭韃他的兒子。

這時,鄰居家的一個老頭子跑過來,他揚起手中的木棍,幫著一起痛打,一邊打還一邊說:“我來揍你,是完全順應你父親心意的。”

靜思語

這個鄰居的舉動,當然是十分荒謬的。他的動機是幫助那位家長教育孩子,但是方法則完全不可取。因為一個品質有缺陷的人,靠打是很難奏效的,打隻能觸其皮肉,卻不能觸其靈魂。何況他要以暴力管教的還是別人家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