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滅燕(1 / 2)

桓溫敗退之後,東晉總算是消停了,不再來中原鬧騰了,即便是鬧也都是小打小鬧,根本影響不到什麼,沒有了第三者,中原的兩個強國可就要正式開始掐了,尤其是有苻堅這樣有理想有抱負的大好青年在,怎麼會不折騰呢!

剛剛擊敗了桓溫,苻堅就準備討伐燕國,在此之前,他曾經問過前燕來前秦求救兵的那個使者,問道:你們國內現在到底怎麼樣啊?經濟發展得怎麼樣啊?

使者上來就是一頓胡吹,說前燕人才濟濟,尤其是他們的兩位王爺慕容評和慕容垂,如何如何文武全才,雄略冠世,如何如何團結一心治理國家,把前燕這個大家庭描繪得非常和諧,就好像是人間仙境一樣!

可事實根本就不像他說的那個樣兒,而且完全相反,這一點不單是苻堅知道,恐怕地球人都知道了。

因為慕容垂當時在國內的情況真的十分不好!不能說是不好,而且是十分糟糕,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了。這恐怕還要從上一章和桓溫的大戰說起。

很明顯,慕容垂立下了大功拯救了國家,是大大的功臣。可是咱們前麵也說過“功高不賞”“功高震主”這些話,現在用在慕容垂身上正合適!他在朝廷裏麵本來就是個整天遭人白眼的角色,現在突然之間拯救了國家,身邊圍繞著這麼多的敵人,給他賞賜少了怕他不樂意,把所有的軍政大權交給這麼一個“有能力”的人吧,就不放心。所以為了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著想,除掉他是最穩妥的辦法。

慕容垂現在麵對的就是這樣的一個局麵!

慕容垂很聰明,他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從慕容評的手裏搶來軍政大權,也沒有那樣的打算。可是慕容評嫌棄他的功勞太大,往金殿裏一站太耀眼,遮擋了自己的光彩,所以就處處跟他作對,說白了就是排擠。因為一點小事經常爭吵不休,隻要是慕容垂提出來的建議,慕容評肯定要反對一下!

等到問題鬧到了台麵上,慕容評開始覺得慕容垂是真的不能留了,他和太後足可渾就商量著除掉慕容垂!

這個消息走漏了,被慕容垂聽到了,有人建議慕容垂先下手為強,利用手中的兵力把慕容評給除掉!但這也是一招險棋。慕容評和太後足可渾商量,隻需要給慕容垂一頂謀反的大帽子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把他鏟除,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而慕容垂要想反擊可就是“武裝政變”,弄不好會背上千古罵名!

慕容垂的頭腦也很清醒,他還記得八王之亂、後趙之亂這些亂局,所以他不想這麼做,認為骨肉相殘會造成亡國!他拒絕了提議!

問題是他也不想死!

不想死也不想反擊,這是個很大的矛盾,那麼慕容垂該怎麼辦呢?

跑!這是他最後能想到的辦法了,打定了主意決定跑路。就這樣,前燕帝國唯一的也是最後的支柱也出走了。

一開始,慕容垂並沒有打算投奔誰,而是有點打算去占山為王的意思,找一塊帝國統治比較薄弱的地方,以手中的一點兵力來割據一方,拒絕回到中央,這樣的話對慕容評也就構不成威脅!

慕容評並不這麼想,他要趕盡殺絕,當他聽到慕容垂帶著家人出城打獵的消息之後,立馬派人去打聽。慕容垂把家都給搬空了,所有值錢的東西全都沒有了,這不是要跑路又是什麼!他連忙派兵去追捕!

如墨的天空中繁星閃爍,遠處的馬蹄聲已經臨近,慕容垂陷入了深深地絕望之中,他知道如果被追上那就是死路一條,他現在還不具備反抗的能力,到底該怎麼辦呢!

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候,慕容垂的兒子忽然建議說:“咱們現在已經走投無路了,不如去投奔前秦,隻有這樣才能有一條活路!”

慕容垂沒轍了,隻好把自己的部署化整為零,先是鑽進了山溝裏躲過了追兵,然後約定在長安附近會和!

當苻堅知道慕容垂居然來投奔自己的時候,激動得簡直說不出話來,趕忙帶著人親自出城去迎接,他覺得慕容垂的到來,也許意味著自己即將得到整個前燕帝國的領土了。

兩人見麵之後,苻堅誇讚了慕容垂“棄暗投明”的英明舉動,然後又是封官又是許願,跟他約定,如果能夠一舉滅掉前燕,就把前燕的領土分割一部分給慕容垂!慕容垂心情沉重,默然無語!

他怎麼可能帶著苻堅去滅亡自己的國家呢?可是既然得到了人家的庇護,又怎麼可能一點力量也不貢獻呢!

慕容垂的這個表情落入了王猛的眼中,使得這位智者頓時心中一動,他已經知道慕容垂是不可能真正背叛自己的祖國的,前來投奔隻不過是權宜之計。此人雄才大略,不是池中之物,根本不應該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