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永樂大典(2 / 2)

嚴嵩有這樣的自信也並不是誇口,他本是正而八經的兩榜進士科甲正途出身,又在翰林儲才養望研習經史之學多年,是頗負盛名的詩人,有這樣高的文學修養,加之殫精竭慮,悉心揣摩聖意,寫起青詞這種小CASE自然長袖善舞,一度無人能望其項背,所有的人也得心悅誠服地說一聲:“醮祀青詞,非嵩無當帝意者!”正是有這等本事,嚴嵩得以於兩個月前“入閣拜相”。這時候他已經六十多歲了,卻“精爽益發,不異少壯”,撰寫起青詞就更加起勁了。

朱厚熜還是笑著說:“字也好,詞也好,意更好。隻是……”他故意停頓了一下,如願以償地欣賞到了嚴嵩那張老臉上突然泛起的驚詫表情,然後才說:“隻是沒有用了啊!”

“啊?”嚴嵩的下巴幾乎要掉到了地上。

“你不曉得,朕昨日已經把邵元節、陶仲文等妖道抓起來了。”朱厚熜很神秘地說:“這件事朕隻說於你,你切莫說了出去。”

嚴嵩哭笑不得地看著一臉頑皮的皇上:“臣不敢,不敢……”

“為何要隻說與嚴閣老你一人,你可知道?”

“回皇上,臣愚鈍,不敢妄測天恩……”

朱厚熜歎了口氣:“唉!這件事還真是難辦啊!”

這句話立刻給了嚴嵩一絲微茫的希望:“既食君祿,當解君憂,皇上有何事,老臣願效犬馬之勞。”

“朕為難就是這個啊!”朱厚熜一臉無辜的表情:“你嚴閣老食朝廷俸祿,可你除了寫青詞什麼都不會啊!朕如今再也不齋醮祭祀了,你說你可怎麼辦啊?”

嚴嵩頓時傻眼了,原來皇上一直在戲謔他,當時就嚇得滿頭冷汗直冒,趕緊跪在地上,說:“臣死罪,死罪……”

“其實都是朕的錯,朕要是還繼續崇信道教,也不會讓你嚴閣老下崗了。下崗你明白麼?就是要砸你的飯碗啊!”朱厚熜笑著說:“不過,上天有好生之德,你是老臣,朕也舍不得讓你餓飯,原本還在為你擔憂,你偌大年紀,下崗之後如何自謀生路呢?可如今看了你進獻的這青詞,朕倒有了一個好主意。你字寫得這麼好,不如朕讓你仍回翰林院任掌院學士,卻仍食你武英殿大學士的從一品俸祿,更不必到衙履職理事,由你遴選精通書法的二十名太學生,將我成祖文皇帝編撰之《永樂大典》繕錄兩套副本,分別存於南北兩京。你也曉得,朕即位之初,宮中失火,險些毀了那國之瑰寶,正應多輯錄兩套分地存放;並擇其精華編撰簡本,奏請朝廷予以刊印。不知你嚴閣老意下如何?”

殺人是不對的,一根牙簽一張衛生紙都有它的用處,別的不說,六必居的招牌以後還要人家嚴嵩題字呢!而且嚴嵩禍國殃民那都是在當了內閣首輔之後的事情,根子還在嘉靖皇帝那個混蛋身上,把賬都算到人家嚴嵩頭上,這可不是實事求是的作風。再說了,不給出路的政策不是無產階級階級的政策,我們連滿清的末代皇帝都能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共和國公民,我還把你一個奸臣沒辦法了不成?

一套《永樂大典》輯錄了自先秦至明初書籍七八千種,天文地理,人事名物,無所不包,正文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裝訂成書有1095冊,計3.7億字之多,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宏偉寶庫。因卷帙浩大,無法刊印,可是,經過幾百年的滄桑變化,尤其是遭受了滿清入關、八國聯軍侵華等大的浩劫,有的被焚毀,有的被劫掠,在朱厚熜那個的時代幸存於國內的已經寥寥無幾。現在嚴嵩肯定是不能再留在內閣了,剛好可以發揮他這個兩榜進士、翰林院學士的專長,多繕錄幾套副本,也好給這個時空的後代留下這部文化瑰寶。

當然還有另外一層用意,他嚴嵩在曆史上名氣那麼大,能在短短的幾年之間從一個翰林院中等官員鹹魚翻身,爬到內閣首輔的位子上,並且把持朝政二十年,肯定有過人之能;這個老東西偏偏又是一個“好人不長命,禍害活千年”的典型例子,他當上內閣首輔已經六十二歲了,還當了二十年的內閣首輔,如果自己不幸比他死的早,他很有可能再度出山再度禍國殃民,真是讓人不得不防啊!還是從現在開始就把他打入冷宮冷藏起來算了,嘿嘿,宮中藏有《永樂大典》的文樓之上,那滿滿的幾十架子書夠他抄個十年八載的,他還有什麼時間和機會去攀附權貴,羅致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