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來的時候,就開始全村散財,每家十塊現大洋!
大家都說他是個善人。
他得意洋洋的說,他兩個月前,在印度要回國的時候,專門去見了印度“無果廟”的聖僧——吉心摩柯,說那個吉心摩柯在印度,備受高僧敬仰,許多高僧都說聽吉心摩柯一句話,勝讀十年佛經。
剛好,前兩個月,吉心摩柯在恒河佛廟塔開講,幾乎是萬人空巷,都去聽吉心摩柯講.法。
那商人還拿著黑白報紙,全村傳閱,說照片上那個人,就是印度聖僧——吉心摩柯。
等眾人看完了之後,都在說——這哪兒是什麼聖僧啊?這不就是……不就是小漁村那邊打坐的老和尚嗎?那個和尚“西行不語”的梗,在全村都傳瘋了呢?
商人聽了這事,立馬說:聽聞吉心摩柯聖僧,開了“輪回”,眉心處有一顆印記,可以通過印記,看到六道輪回,觀察眾生輪回之苦。
那些漁民立馬恍然大悟,漁村碼頭打坐的那個老和尚,眉心有一顆痣,莫非,小漁村的那個老和尚,就是印度聖僧——吉心摩柯!
這人有分身啊,一個分身在漁村,一個分身在恒河?這是真的聖僧。
這下子,眾人才明白——原來是活佛在漁村,但眾人,實在無眼識高僧啊——我身不動,心在西行——未免不是一種境界。
從此,全村再說起西行不語的事,那就不是嘲笑了,而是尊敬。
那個漁村,也因為“西行不語”的聖僧,吸引了不少的信徒,現在,那漁村就是一個佛教文化濃厚的旅遊地了,改了名叫“西行寺鎮”。
我還聽說,當年那個碼頭上,有那吉心摩柯聖僧刻下的兩首揭語。
一首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明知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一首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兩首揭語,本不是吉心摩柯的話,是中國神秀大師和慧能高僧的“佛論”。
第一首,說的是“求佛者”,應當心靈清明,無心、無道、無我、無相
第二首揭語,說的無非是求佛者的一種“形式主義”,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揭語,有心,有道,有我,有相,看不透世界,斬不斷紅塵,早就落了下乘。
我笑著對馮春生說:要說我,那漁村修成了佛教者的集中地,各種佛廟的修建,各種佛器的買賣,走的都是形式主義,是“時時勤佛試,勿使惹塵埃”啊!真要求佛,像那吉心摩柯大事,坐在碼頭上,周圍空無一物,有人亦無人,才是大境界呢!
“哈哈!”
馮春生說道:求佛的意義,不再求,在於佛,求者多,有佛心者少,所以佛教信徒千千萬,佛祖,隻有一個。
哈哈哈!
我和馮春生說起了這一則“西行寺鎮”的趣事,也是覺得有趣。
現在,西行不語已經破解,就是咱們市的一個地名——至於東山老畜。
東山我知道,西行寺鎮裏,有一條街,叫東山街,至於“老畜”,是什麼?
馮春生忽然哈哈大笑,說道:有趣有趣,原來——這墨大先生給我們打的一個啞謎——其實就是一個人——一個陰人。
“什麼陰人?”
“老畜啊!”馮春生說:這老畜,源自東北,很有意思的一種陰人,走吧——我帶你們找到老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