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正午,
杭州鬧市中,熙熙攘攘的人群正圍觀各處張貼的告示。人人交頭接耳、指指點點,許多看熱鬧的對銀行一事頗感奇怪,對身為賑災特使的布衣使者朱墨,則更是萬分驚奇。
無他,
蘇杭乃是文墨之鄉,朱墨的青詞早已傳誦多時。文章錦繡之地,欣賞水平自然很高,
而大明第一才子,能讓王世貞甘願做個門下走狗的朱公子,突然來江南開辦絲綢銀行、發行抗倭債券,自然就引爆了整個市井!
從清晨告示一出到現在,十多處張貼點,都是圍得水泄不通。人們紛紛議論的銀行,著實讓商賈、行人們深感震撼。
總督衙門不遠處一個張貼欄下,人們兀自議論著,
突然,
人群中有人高喊道:
“有什麼好看的?!還不是搜刮民脂民膏?!”
“狗屁的抗倭債!”
“是啊!我們打死也不認捐!”
“這簡直是強捐嘛!”
“還有王法嗎?”
“胡大人為什麼不管管?鄭大人、何大人父母官管不了,總督該管管啊!”
“是啊,哪來的這麼一個朱公子?來到江南是搗亂嗎?”
“琢磨著寫了一篇青詞,皇上高興了,就想來江南搜刮錢財了嗎?”
“朱墨小兒,滾出江南!”
“請官府主持公道,朱墨非官非商,憑什麼讓江南人強捐?!”
“……”
數十個潑皮在暗中起哄,場麵頓時躁動起來。
而這時,
一個中年書生剛好乘轎路過,聽得是滿臉詫異。
他正是裕王府詹事譚綸,字子理,此番來到江南,正是為了配合胡宗憲抗倭,同時為海瑞撐腰,整頓江南風氣。
日前,他已經接到了張居正的密信,得知絲綢銀行、抗倭債乃是清流一致支持的方略,也料定了必然會受到狙擊,隻是沒料到嚴家竟然那麼明目張膽,竟然敢發動大戶抗捐!
譚綸也是個人才,對朱墨的方案當然是讚不絕口,此時不禁又驚又怒——
抵製事小,把方略說成“強捐”,可就麻煩了!
傳出去,誰還敢認購抗倭債?
一念至此,他再不猶豫,立刻趕到了總督府,正巧胡宗憲、戚繼光正在地圖旁商議用兵之事。
“汝貞、元敬,出事啦!”
“方才我路過招貼處,有人在詆毀方略,發動大戶抗捐呢!”
啊?!!
抗捐?
這,這什麼事啊?!
兩人也是一愣:雖說嚴世藩一向最是囂張跋扈,沒料到這次竟然敢鬧大?硬生生把一件大好事說成了強捐攤派……
須知,
抗捐可不是小事,鬧大了,朝廷照例要派人下來巡查的。且如今戰事吃緊,後方再鬧出亂子,對朝廷可是沒法交代。
三人頓時氣憤且心驚。
譚綸道:“部堂大人,朱公子的方略是大事,必要時,恐怕還要以總督府名義派兵彈壓啊……”
戚繼光點了點頭。
胡宗憲卻沉吟一會兒,道:“先不急,你一彈壓,不就坐實了強捐嗎?彈壓大戶,告到了小閣老那裏,我們也不好交代啊……”
譚綸思忖一會兒道:“那我給徐閣老他們寫信,叫內閣派特使下來?”
胡宗憲搖搖頭道:“朱公子不就是特使嗎?這不多此一舉?唉,先看看吧,這些大戶難道就真的同聲一氣?再說了,真出了事,朝廷也不會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