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這世上的行當便有三百六十行的說法,但無論多少行,實則都脫胎於十三個門類,也就是俗稱的五花八門。
白長生是一名剃頭匠,這一行當本屬於八門中的風門一行。
剃頭匠分腥、尖兩道,尖道就是開理發店,在街上挑著剃頭擔子走街串巷給人理發的人。
腥道原本不是給人理發的,而是行刑的劊子手。
這種刑罰名為髡刑,是自夏朝流傳下來的。
這個刑罰的出現,最早是對應王族子弟的,因王族血脈要延續,若犯了宮刑時,便以髡刑代替,這種刑罰就是削斷全身毛發,或者頭發。
古人認為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所以髡刑體現是對犯人的一種人格羞辱。
而髡刑,也叫割發刑,對於腥道的剃頭匠來說,這個割發並不是割斷頭發那麼簡單,其實是斷人陰發的一種手段。
人之毛發生於精血,陰發就是人體內的精血,髡刑可以阻斷精血,所以掌管髡刑的腥道匠人,必然懂得奇門之術,在斷發的同時,甚至可以閉人生育、阻人運道。
但同時,腥道匠人也可以運用奇門之術,催家興旺,助人發財,號令鬼神。
他們行走於生與死之間,隻需要一把剃頭刀,便能夠通曉天機,行走陰陽。
他們給活人剃頭,也給死人剃頭,也給將死之人剃頭。
他們隻需要給將死之人剃一次頭,便能知道對方的壽命還有幾何。
時至今日,腥道匠人早已絕跡江湖,但民間卻有傳說:千萬不要得罪那些挑著攤子行走江湖的剃頭匠。
午夜,白長生挑著剃頭擔子回到了租住的小旅店。
卸下擔子,他舒舒服服地洗了個熱水澡,然後躺在床上,眯眼養神。
這個夜裏,他一共為三個老人剃了陰頭。
剃陰頭,原意是指給死人剃頭,但上了歲數的老人,有很多都知道自己命將歸西,所以在入夜的時候,若是有走街串巷的剃頭匠出現,他們就會走出來,給自己剃一次頭,知道自己的死期。
白長生這次從家裏出來,原本要去洛陽城辦一件事,另外也是為了完成他這次的任務。
《周易》有雲: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意思是天地大道有五十條,但天地隻衍生四十九條,少了輪回大道,而人隻能走其中的一條。比喻天道本就不齊全,凡事皆有一線生機。
腥道匠人每年都要行道江湖,一是收頭,二是行道,為應大道之數,必須要做滿七七四十九次功德才行。
但剛走到這裏,就遇到了林家出殯的怪事。
當時他聞風辨陰陽,馬上發現棺材裏的孩童並沒有死,所以才追上去和林家講明,但林家卻並不相信。
所以,他決定在這裏停留三天,一方麵是為了多做功德,一方麵是想救那孩童還陽。
至於結果如何,就要看那個孩子的造化了。
若是過了三天,就算是神仙來了,也難救活。
而且,當時那風中陰煞之氣極重,所以他已經斷定,林家必定會出事。
轉眼一天過去。
林萬山死了兒子,心痛如絞,茶飯不思,渾渾噩噩過了一天,到了夜裏上燈時,才打起精神來到兒子生前的房間門口,讓人拿了火盆紙錢過來。
火光燃起,紙灰飛揚。
林萬山失魂落魄的麵容映照在火光下,嘴裏低低念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