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創業精神——事業成功的基石(1)(1 / 3)

為什麼我的座右銘是“永不放棄”?因為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放棄其實是最容易的。所以我想講的是,活著就是勝利。這個世界上最痛苦的是堅持,而最快樂的也是堅持。

易的。

——馬雲

第一課永不言棄

創業關鍵詞:果敢冒險

永不放棄,沒有放棄

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隻要你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收獲,即使最後失敗了,你也獲得了別人不具備的經曆。

——馬雲

創業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異想天開。我們留心觀察身邊人、身邊事時不難發現,創業者首先要具備永不放棄的創業精神,因為它是支持一個人行為、行動的動力。“永不放棄”也是馬雲的座右銘。

馬雲在1991年第一次創業時成立的海博翻譯社,第一個月的收入是70元,而房租是2400元,馬雲遭到了一致的譏諷。

為了維持海博翻譯社的正常運轉,馬雲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鮮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買賣來維持運轉。馬雲也曾經銷售過一年的醫藥,推銷的對象上至大醫院,下至赤腳醫生。一個堂堂大學教師去幹這樣的活兒,麵臨的不止是心理壓力還有體力壓力。

1995年馬雲創立中國黃頁時,異常困難。馬雲自己拿出了六七千,又從妹夫、妹妹那兒借來一些,東拚西湊了2萬,然後再將家具差不多都賣光了,攢齊了必須的10萬本錢。隻租一間房間當辦公室,隻用了一台電腦,一塊錢一塊錢地數著花。而公司的員工也隻有對計算機稍有了解的自動化專業畢業的朋友何一兵做搭檔,馬雲以及馬雲的妻子一共三個人。

注冊公司的時候,中國還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馬雲的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商業運作的互聯網公司。就這樣,一家名為海博網絡的“皮包公司”開張了。馬雲的操作現在看來,也顯得頗有草根性。把中國企業的資料集中起來,快遞到美國,由設計者做好網頁向全世界發布,利潤則來自向企業收取的費用。

1999年3月,在杭州創辦阿裏巴巴公司的時候,馬雲麵臨的還是困難。沒有辦公場地,公司就安在了他的家裏。他和他的創業夥伴們,沒日沒夜地工作,地上有一個睡袋,誰累了就鑽進去睡一會兒。

馬雲後來說,如果我成功,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我覺得就是永不放棄,沒有放棄。

翻開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曆,我們可以發現:敏銳的觀察力、果斷的行動力和堅持的毅力是成功的必備要素。你可能有敏銳的目光去發現機遇,同時也能用果斷的行動去抓住機遇,但是最後還需要用你堅強的毅力才能把機遇變成真正的成功。所以說,永不放棄是一個成功人士不可缺少的必備品質。

一個人首先要有想法,才能給人生確定前進的目標。目標明確了才有實踐的過程,否則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其實創業的路上也不會一馬平川,暢通無阻的,而是布滿荊棘,甚至泥濘難行,所以,能否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就需要“永不放棄”的精神。隻有這樣,你才會在成功的路上比平常人領先一步了,隻有這樣,你才能把苦和淚都看做人生路上的插曲,才能一步一步向成功的階梯邁進;隻有這樣,才是一個能成功創業的人所具備的優秀品質。如果缺少這種素質,即使你有再美好的創業計劃,有再好的創業條件,也隻是空想,也會與成功無緣。

馬雲如此,還有更多的創業者亦如此。下麵就是一位麵對失敗而不放棄,百折不撓,堅持成功的創業故事。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水衝垮,一個9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衝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刹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生命的再生,讓他對人生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把傳播知識與文明作為了人生的奮鬥目標。

1932年,男孩8年級畢業了,因為阿肯色州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隻能到芝加哥讀中學,家裏沒有那麼多錢。母親則替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

1933年夏天,家裏湊足了那筆血汗錢,男孩踏上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在芝加哥,男孩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後來又順利地讀完大學。在求學的歲月裏,他吃了很多苦,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身體上,支撐他一路前行的動力就是他生命再生時的那個夢想。

1942年,他開始創辦一份雜誌,但最後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的郵費,不能給訂戶發函。一家信貸公司願借貸,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作抵押。母親曾分期付款好長時間買了一批新家具,這是她一生最心愛的東西。但母親為了孩子的事業最後還是同意將家具作了抵押。

1943年,那份雜誌獲得巨大成功。男孩終於能做自己夢想多年的事了,那天是那個男孩最幸福的時刻,他哭了,這淚水裏包含著很多種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