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營銷,顧名思義經營在前,銷售在後,經營為本,銷售為末。實踐證明,在商品市場經濟的時代,新產品的壽命不斷縮短,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被超越,被取代,營銷正是適應這種新變化而產生的。
——馬雲
第十三課善於合理利用資源
創業關鍵詞:獨特優勢
名人做廣告,提升品牌力
我說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生活的方方麵麵,沒有人相信我。所以我說“比爾·蓋茨說互聯網將改變人類的方方麵麵”,結果很多媒體就把這個事情登了出來,但是這句話是我說的,1995年,比爾·蓋茨還反對互聯網。
——馬雲
“名人效應”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信賴名人效應。所以紛紛請名人代言,也是商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推出的一項舉措。因為攀龍附鳳,借名人或明星效應為自己的產品造勢,往往能讓你的企業更快地成長,也能讓你在經商上更快地獲得成功。
馬雲在借助名人營銷來提高企業知名度上,可謂是先行者。早在開創中國黃頁時,針對國內網絡現狀,馬雲就使出了名人營銷這一招。由於互聯網在中國剛剛出現,很多人對他都很陌生,甚至排斥,在這種情況下,馬雲卻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到這個項目中。
在自己的觀點不被認可的情況下,馬雲打出了比爾·蓋茨的招牌,馬雲說:“我把自己看成為‘一個盲人騎在一個瞎的老虎上麵’,所以根本不明白將來會怎麼樣,但是我堅信,互聯網將會對人類社會有很大的貢獻。”結果很多媒體就把這個事情登了出來,但是這句話是我說的,1995年,比爾·蓋茨還反對互聯網。其實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
1985年春天,美國數以百萬計的電視觀眾,看到了這樣一段廣告:一個籃球飛快地滾向球場一端,等候在那裏的一位英俊小夥輕鬆地用穿著彩色運動鞋的腳將球勾入掌中,開始帶球移動,與此同時,傳來發動機引擎的刺耳噪音,引擎的咆哮聲越來越響,小夥子隨之一飛衝天。廣告的最後10秒是喬丹的“雲中漫步”,即使從未看過籃球比賽的觀眾,也會感歎於他精湛的技巧。這段廣告不僅是證明喬丹擁有特殊的飛行能力,也暗示他腳下那雙鞋與此也有必然的聯係。而在這個廣告中,那個神奇的小夥子就是著名的NBA運動球星邁克爾·喬丹,他腳下的那雙運動鞋就是著名的品牌“耐克”。退役前,喬丹由衷地感歎:“菲爾·耐特和耐克把我變成了一個夢幻人物。”這裏麵的耐特就是“耐克”的創始人,是他,把一個小公司變成了大集團,把曾經默默無聞的喬丹推到了巨星的位置。
1938年,一個普通的男孩子出生在美國,和當時大多數的同齡人一樣,他喜歡運動,打籃球、棒球、跑步,他的名字叫菲爾·耐特,作為一個普通平常的年輕人,他對阿迪達斯、彪馬這類運動品牌十分熟悉,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這個平凡的小夥子,以後開創出一個新的品牌——耐克,甚至超過了阿迪達斯在運動領域的支配地位。
耐特一直很喜歡運動,他高中的論文幾乎全都是跟運動有關的,就連大學也選擇的是美國田徑運動的大本營——俄勒岡大學。雖然耐特喜歡運動,但隻是一位成績平庸的1英裏跑運動員,他的最差成績是4分13秒,差一點沒有進入世界級運動員(成績為4分)的行列,像他這樣差一點的人實在太多了!但幸虧如此,否則今天的我們就見不到一個偉大的企業家。在俄勒岡,耐特遇到了自己一生的良師益友,就是自己的教練比爾·鮑爾曼。鮑爾曼50年代曾連續打破世界長跑紀錄,俄勒岡州尤金市也因此而揚名。他是個事業心極強的人,一心要使自己的運動隊超過其他隊。訓練比賽中,運動員的腳病是最常犯的,鮑爾曼便想設計出一種鞋,底輕而支撐又好,摩擦力小且穩定性強,這樣可以減少運動員腳部的傷痛,跑出好成績。
於是,鮑爾曼精心設計了幾幅運動鞋的圖樣。他找了好幾家製鞋公司,卻沒有人理會他,倔強的鮑爾曼幹脆自己請教補鞋匠,學會了做鞋,在一次運動會上,他的運動員穿上了由他親手製作的、外表難看但輕巧舒適的鞋,結果跑出了比以往任何一次比賽都好的名次。畢業後,耐特繼續到斯坦福大學攻讀MBA學位,而鮑爾曼則繼續在大學裏做田徑教練和設計運動鞋。196年,耐特畢業了。期間他在一個調查報告中提到,很多體育名將和普通運動員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打敗阿迪達斯,讓越來越多的運動員穿上日本生產的高質量低價格的跑鞋——Tigers(虎牌)。畢業後的耐特決定到日本去尋找一個機會。在日本的展覽會上,耐特碰到了日本的虎牌運動鞋廠家,他自稱是來自美國的“藍絲帶運動公司”,剛好虎牌需要一個代理商來打入美國市場,於是就把代理權給了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拿到代理權的耐特立即找到了鮑爾曼,他們兩個人出資500美元,組成真正的藍絲帶運動公司,成為虎牌運動鞋在美國的獨家經銷商,開始了最初的創業。這個“藍絲帶”就是“耐克”的前身。事實證明,他對市場的預測是正確的,這種低價運動鞋銷量很好,第一年便銷售了價值8000美元的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