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楔子(1 / 2)

先秦時期,今重慶四川所轄之境,東部為巴國(重慶),西部為蜀國(四川)。巴蜀山川,沃野千裏,巍峨屹立,雄險幽秀為天下名。其西接秦嶺,東連巫峽,自古便有雄險奇峻之美譽。然又因其道路陡峽,崎嶇不平,隨處深溝巨壑,很是難走。人若行於其上,稍有不慎,便有失足墜入萬丈深淵,隻落得粉身碎骨,屍骨全無。甚至以詩仙太白心胸之豁達,途徑此地,也不免長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驚險處,當真是飛鳥難渡,猿猴駐足。

崇山峻嶺延綿數千裏,大小峰巒跌宕起伏,參天巨峰數不勝數,直聳雲霄。平日裏但見有淡淡雨霧繚繞其上,望之有如仙境。空山靜寂,鳥語蟲鳴,山巒密林之間隱有潺潺泉水傳來,奇珍異獸在所多有。樹濤湧動,綠影娑婆。叢林深處似有喁喁人語,隱約傳來。山風呼嘯,掀起了斷崖峭壁間的枯枝敗葉,更顯清幽蕭瑟。

北宋仁宗年間,天下大定,四海升平,國泰民安。天子聖明,勵精圖治,重用朝中重臣王安石一行人實行變法。新政行之數年,恩澤蒼生,宋人大悅,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北宋經濟再次得到空前發展,八荒爭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異物皆歸市易,車馬爭馳於道路,羅倚飄香,簫鼓喧嘩。

然好景不長,長久以來一直虎踞北方大漠的蒙古騎兵忽然揮師南下侵宋。一路攻城撼地,所向披靡,鐵騎所至,燒殺淫掠,屠戮殆盡。宋庭大震,連忙調集全國各路兵馬,北上抗敵。

然自趙匡胤建立大宋之後,以“杯酒釋兵權”革了武將們的職,解除了心頭大患。為防止武將日後持兵自重,危及皇室。宋庭便開始重用起了文人。之後不久,文官的地位越來越顯赫,武官卻長期受到了各種壓製。廟堂之上放眼望去,皆是隻會舞文弄墨之輩,偌大的邊關最後竟落到了無將可守的地步。以至於在後來戰場上宋軍屢戰屢敗,一潰千裏。這時,一向被遺忘的巴蜀之地,又自然而然地被世人想起,成為了人們理想中的避世桃園。

北方的戰事不斷的持續,然後擴大,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宋土淪落在蒙古的手中,百姓們不斷的遷移,到處流離。最終仍落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為了躲避隨之即來的戰患,無數的老百姓拖家帶口,忍痛連夜離開了家鄉,一路顛簸,到遙遠陌生的異地去找尋一條生路。隻盼能暫避其峰,待時機有所好轉之後,再舉家遷移回去。

硝煙彌漫,戰火連連。無數個幸福的家庭被這場突如其來的戰事給衝擊得支離破碎。那些生存在亂世當中的人們,生命便如水中浮萍,鏡中之花。有時,夜晚一閉上眼睛,就再也沒機會看到明晨的日出了。

當悲哀變成了一種習慣以後,人們漸漸便開始變得麻木開來,因為麻木,死亡之於他們來說,已逐成為了一種不可回避的歸宿,而不再是所謂的畏途。

武蘭花隻是生活在湘楚之地(今湖南湖北交界處)的一名普通村姑,為躲避兵荒,和家人一道匆匆收拾好行李物拾後,便加入到南下避難的洪流中去了。一路顛簸的朝蜀地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