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洲名稱的由來
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總麵積897萬平方千米。它由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南北二島、新幾內亞島以及太平洋中的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等三大群島。共1萬多個島嶼組成。大洋洲位於亞洲與南極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上。具有重要的國際交通和戰略地位。
位置
位於東半球的西南部,地跨赤道南北,西北部的部分地區伸入到西半球。非洲,西臨大西洋,東瀕印度洋。北與歐洲隔地中海和直布羅陀海峽相望。東北以蘇伊士運河和紅海與亞洲相鄰。大陸海岸線總長19000千米。
麵積
大洋洲陸地麵積897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麵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
區劃
大洋洲現有24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劃分為澳大利亞大陸、新西蘭的南島和北島、新幾內亞島以及赤道南北呈弧形分布的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共6個區。澳大利亞大陸是大洋洲及太平洋島嶼的主體。24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4個獨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新西蘭、帕勞、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瑙魯、基裏巴斯、圖瓦盧、薩摩亞、斐濟群島、湯加。其餘是美、英、法等國的屬地。
地形
全洲除少數山地海拔超過2000米外,一般海拔在600米以下,地勢低緩。一般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高原。海拔200米,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也有一些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脈;中部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麵在海平麵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東部山地海拔800米,山地東坡較陡,西坡緩斜。新幾內亞島、新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平原狹小,多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新幾內亞島上的查亞峰,海拔5029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美拉尼西亞的島嶼多屬大陸型,係大陸邊緣弧狀山脈的延續部分,各列島弧之間有深海盆和深海溝。波利尼西亞和密克羅尼西亞絕大部分島嶼屬珊瑚礁型,麵積小,地勢低平,不少島嶼有由珊瑚礁環繞形成的礁湖,成為天然的船隻停泊地和水上飛機場。此外還有少量由海底火山噴發物質堆積而成的火山型島嶼。如夏威夷群島、帕勞群島、所羅門群島、新赫布裏底群島等,地形特點是山嶺高峻,形勢險要,多天然掩護的良港。
氣候
大洋洲大部分地區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均屬海洋性氣候。絕大部分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25.8℃之間。
河流
主要有羅珀河、弗林德斯河、克盧薩河、吉爾伯特河、懷卡托河、墨累河及其支流達令河、拉克倫河、馬蘭比吉河。
湖泊
主要有陶波湖、埃爾湖、馬拉普裏湖、蒂阿瑙湖、瓦卡蒂普湖。
島嶼
主要島嶼有夏威夷群島、所羅門群島、新幾內亞島、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的北島和南島。
人口
大洋洲人口總數0.34億,約占世界人口的0.5%,是各大洲中人口最少的一個洲。全洲62%的人口分布在澳大利亞大陸。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3.8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小的洲,但各島人口密度差別很大。
民族
大洋洲現代居民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土著居民和外來居民。土著居民隻占總人口的20%左右,從種族成分和民族成分上看,首先,土著居民屬尼格羅一澳大利亞人種,包括澳大利亞土著居民、巴布亞人、美拉尼西亞人和部分密克羅尼西亞人;其次屬於澳大利亞人種和蒙古人種的混合類型,包括波利尼西亞人和部分密克羅尼西亞人,新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大多是與波利尼西亞人混血的種族。外來居民絕大多數屬於歐羅巴人種。多種成分的歐裔居民,歐洲移民的後裔占70%左右,此外還有少數人屬於蒙古人種。
語言
大洋洲絕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語。太平洋上三大群島當地的居民,分別使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
宗教
主要宗教信仰是基督教新教、羅馬天主教、東正教以及伊斯蘭教、猶太教。一些土著居民保留著他們傳統的宗教信仰。
澳大利亞國家檔案
國名: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 wealth of Australia)
首都:堪培拉
麵積:769.2萬平方千米
人口:2119.4萬(2008年)
民族:95%是歐洲移民的後裔。其中來自歐洲,特別是來自英國的最多,土著人擁有500多個部落37.5萬人(2003年2月)。此外,還有華人、印度人、土耳其人等。
語言:官方語言是英語,少數土著人講本民族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