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淳二年,李治患風眩症逐漸加重,朝政主要依賴武氏處理。
但李治仍掌握實權,武後的支持者李義府、許敬宗等先後倒台,武後的政敵及家屬拜相,王廢後的族兄王方翼也受到任用,武後對此皆無可奈何。
李治是溫室裏的花骨朵,可武曌卻不同。
該經曆的都經曆了,是自己不斷成長,活成了參天大樹。所以,武曌比李治更懂得忍心的可怕。
可以說,武曌和李治是性格上的互補。為了立武媚娘為後,不惜廢掉王皇後和山東氏族反目。
在處理朝政方麵,許多事情武曌處理起來,比李治更加優秀,她比李治看得更加深遠。
性格方麵的優勢,再加上氏族和皇權之間的矛盾,武曌更知道,“朝堂的風氣真的不好。”
李治對武曌的話很不理解,“朝堂風氣?大唐立國百年,祖父和父皇不斷努力,開創了貞觀盛世,現今,朝堂賢臣眾多,早已不是充斥陰謀詭計的地方了。”
武曌笑了笑,“陛下,盛世和陰謀詭計是兩碼事。人心最髒的地方就是朝堂。天下權勢集中的地方,都會有利益牽動,有利益存在就必然有陰謀和紛爭。殿下是明君,難道臉這麼簡單的道理都看不懂嗎?”
“難道,朝堂裏就沒有純粹的交情嗎?難道隻談利益和權勢?”
武曌的話讓李治很不悅,雖然說程家現在權勢滔天,可程懷亮卻懂得收斂,兩個人的關係一直很微妙,不像是君臣,更像是知己,武曌的話,明顯就是指向程懷亮。
至於程懷亮對武曌示弱的話,武曌是絕對不會相信。她更願意相信,程懷亮的忠心,更多的是忠於大唐,而非君王。
謙遜書院創辦至今,所傳授的都是忠於國家忠於百姓,而非君王。
“朝堂隻會有君臣,不會有交情。交情是暫時的,是建立在利益至上的。這樣的交情太脆弱,當利益崩塌的時候,交情也就散了。”
武曌頓了頓,“殿下和晉陽公主殿下,自幼和程懷亮在一起,看似情誼感人,可實際上呢?表麵上一團和氣,背地裏呢?別的不說,先皇和長孫無忌之間也不是十足信任。所以,合格的地方,是不會有十足信任的。”
“如此說來,那朕與程懷亮的交情……”
“陛下與程懷亮自然是純粹的,也是難得的情誼。但陛下別忘了,您登基之後卻從朋友變成了君臣。您和他之間確是純粹的利益關係。”
李治揉揉頭,頭疼的更加厲害了,“謙遜書院創建的第一天,朕就在。自強不息這四個字一直是書院的座右銘。皇後,你的心太髒,先皇的心更髒。我始終相信君臣之間有純潔的友誼。朝堂上朕與程懷亮也會因為國事吵鬧,可走出朝堂呢?一起飲酒作樂。這就是朕想要的,朕覺得最珍貴的。”
武曌驚訝的看著李治,對程家的打壓一直都在,李治一直對武曌所作之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現在小武娘娘算是看明白了,李治對程懷亮的情誼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