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在人間(大結局)(2 / 2)

朝野在此震蕩,那些不是出自謙遜書院的老臣紛紛辭官威脅新皇帝,新皇帝全部恩準,一下子,震蕩的朝野回複平靜。

新皇帝鐵了心改革,鐵了心走科技興國之路,誰也改變不了。

天寶三年,內閣製度已經完善。

程懷亮答應做宰相三年年滿,請求辭掉宰相之職,並請求新皇,要打一場滅國之戰,新皇帝極力讚成。

大唐水軍正式改名為:大唐海軍。

劉仁軌任大元帥,程懷亮任錄事參軍,二人率領戰船一千艘,兵丁五萬,從渤海出發,浩浩蕩蕩殺向倭國。

天寶三年年底,大唐海軍登錄倭國,倭國舉國盡滅。

天寶四年夏,程懷亮、劉仁軌大勝而歸,卻有武氏之人狀告程懷亮擁兵自重,功高蓋主。

程懷亮尚未自辯,新皇帝便把這件事壓了下來。

同年,大司農卿郭立恒,檢舉武氏濫用職權,在新皇登基前,勾結農學監丞,私自盜走改良的種子。

新皇李賢大怒,下令徹查。隨後引發當年道召身死的案件。

卻發現道召與皇太後武媚娘當年來往甚秘,還有許多書信來往。同時,道召承諾武後登基倭國會出一份力……

所有證據都指向武媚娘,就在武媚娘被推倒風口浪尖之時,皇帝李賢為難之時,程懷亮在此出手,搭救了皇太後武媚娘。

刑不上皇太後,最後上演了一出“打鳳袍”,幫助武媚娘解困。

天寶四年年底,程懷亮辭官被李賢恩準,但終為大唐宰相,並封為安國公。

天寶二十二年,皇太後武媚娘已然七十多歲,程懷亮也已經年近九十。

就在武媚娘在佛堂誦經的時候,皇帝李賢急匆匆跑進來,“母後,宮外報喪,安國公程懷亮去世了。”

唉!武媚娘歎了一口氣,目光有些渾濁。

半生恩怨,半生糾葛,武媚娘突然覺得自己蒼老了許多,“九十而逝,也算是功德圓滿了。”

“國之殤。”李賢也是悲痛欲絕,“母後,安國公是兒臣和先皇的恩師,該以何等禮儀入葬?”

“異姓王的規格吧。”武媚娘隨後輕輕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在許安國公陪葬乾陵。後代程家子孫。”

“還有牛、李兩家都加封吧。”武媚娘又補充道。

“母後,衛國公李長思、琅琊郡公牛見虎滿門忠烈,兒臣自然不會虧待他們。就按照母後所說的,按照異姓王的規格入土,陪葬乾陵。”

李賢說完正要離開,卻突然被武媚娘叫住。

“陛下,大唐立國至今,功勞都在程懷亮、兕子以及謙遜書院。貞觀犁、貞觀鹽、貞觀雷……”

一樁樁、一件件,武媚娘如縷家珍,“他是一個傳奇,在乾陵為他立一座碑吧。”

“母後,碑文上寫什麼?”李賢點點頭,表示讚同。

“就立一座無字碑吧。”

武媚娘眼眶發紅,“一個字都不要寫,就立一座空碑。算是大唐皇家給他立的,想說的都在心裏,沒必要讓後人知道。”

沒有評價恰恰就是最好的評價!

李賢懂了,無字碑恰恰說明,程懷亮所作一切貢獻,永遠留存人間。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