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王孫·春詞 李重元
萋萋芳草憶王孫,
柳外樓高空斷魂。
杜宇聲聲不忍聞。
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應該是梅雨季節,不然窗外的雨,也不會這樣一直落個不停。淌在江南古典的瓦簷上,落在爬滿青藤的院牆上,還有那幾樹芭蕉,被雨水洗得清澈翠綠。微風拂過,茉莉淡淡的幽香沁人心骨。她在雨中,那樣的潔白過寒露,仿佛靠近她,都是一種褻瀆。這樣的情境,忍不住想起了那句詞“雨打梨花深閉門”。雖然春天已悄然而去,雨打梨花的畫境隻待來年春時才可觀賞,可是那濃鬱的詩韻,卻是任何季節,都揮之不去的。
輕啟窗扉,任細雨微風,拂在發梢、臉頰。窗台縈繞著淡淡的輕煙、淡淡的芬芳、淡淡的惆悵。這是生長閑情的江南,仿佛隻要一陣微雨,就可以撩人情思;一片落花,就可以催人淚下;一個音符,就會長出相思。那麼多的經年往事,會隨著淅瀝的雨,流淌而出。任你的心有多堅硬冷漠,終抵不過,這濕潤的柔情。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牽懷纏繞,那麼多的愁緒難消。那個女子說:“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她也是等到黃昏日暮,才深閉門扉,然而,她關閉的隻是院門、屋門,那重心門,又幾時有過真正地關閉?半開半掩的門扉,隻為等待有緣人來輕叩,而等待,仿佛成了生命的主題。
其實,最初結識這句詩,是在《紅樓夢》裏。那是寶玉和蔣玉菡、薛蟠,還有雲兒一起喝酒時,悠悠地唱完一首《紅豆曲》,接著吃了一片梨,說道:“雨打梨花深閉門。”那時候,隻覺得一個女子卷簾,看著窗外紛落的梨花雨,思念的人還在天涯,沒有歸來。心中落寞,輕輕歎息,放下簾幕,掩上重門,悄然轉身。然而,這場梨花雨,卻在我心中,一直紛落,到如今,這般情懷依舊。直至後來,才知道,宋時有幾位詞人,都將這句“雨打梨花深閉門”寫入詞中。有人說,此句是先出自秦觀的《鷓鴣天》,而後才是李重元的《憶王孫》。然而這些並不重要,我心裏卻鍾情於《憶王孫》的那場梨花雨,從遙遠的宋朝,落到了今朝。
關於李重元,曆史上的記載不多,可是他生平寫的四首《憶王孫》,都被收錄到《宋詞》裏。分為春、夏、秋、冬四季,每首詞,都藏有一種美好的物象。春雨梨花,夏日荷花,秋月荻花,冬雪梅花。可是,被世人深記的唯有這首春詞,那花瓣雨,就像是夢一樣的輕,輕輕地落在心頭,柔軟而潮濕。
這是一個情深的女子,在下著春雨的日子裏,懷念遠方的愛人。她思念的人,在天涯芳草外,縱是將高樓望斷,也穿不過千裏雲層,看不見他歸返的身影。隻有依依楊柳,聽她低語著相思的情腸。那位遠行的男子,也許不是王孫,此刻或許身披征袍,在遙遠的邊塞。或許是個商人,為了生計,四海奔波。又或許為了功名,而遠赴京城,追求宏偉的理想。又或許是其他,總之他遠離家鄉,讓心愛的女子,為他日夜等候,相思成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