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演講材料的收集和整理(2)(1 / 3)

采訪是獲得材料的重要手段。不要慌慌張張、毫無準備地采訪別人。分析一下你的采訪對象,想一想他或她該如何最大限度地為你的研究提供幫助。如果麵談的對象曾經就你所要談論的問題寫過文章或有專著出版,先把這些資料讀一讀。你應該事先設計一係列具體而明確的問題,這樣就不會浪費寶貴的麵談時間,否則隻能得到一些在百科全書中也可以查到的內容。你要準備一些沒有確定答案的問題,而不是做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問題,或者隻需簡單地進行事實確認,但是不要含糊其辭,讓對方不知該從何說起。

采訪時先用幾分鍾時間融洽氣氛,建立進行采訪的背景。介紹自己的身份,解釋你為什麼需要了解這些情況,以及你已經得到哪些信息。同時,再次說明你預計采訪將占用多長時間。這些內容也許是再次提起你打過的電話或寫過的信。如果你希望把采訪過程錄下來,首先應該征求被采訪者同意,但是要準備記錄紙和筆,以防錄音失敗。不管怎麼說,即使你確實把采訪過程錄了下來也應該記錄采訪內容。筆記可以幫助你讓采訪始終沿著所設計好的、有待澄清的問題前進,在重新聽錄音內容時,書麵記錄還可以幫助你把握重點。

開始提問時,一定要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專家發言。不要打斷、表示異議或魯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話語和身體語言鼓勵專家繼續說下去:點頭、微笑、表示興趣,留意自己的姿勢和麵部表情。用謙和的評價鼓勵對方,比如“我明白了”“非常有趣”“那麼後來怎麼樣?”

為采訪結束留出一定的空餘時間。尊重接受采訪者的時間,如果時間快到了,要主動停止發問——即使你隻得到了一半問題的答複。總結自己的采訪角度:通常請被采訪者進行總結性發言會獲益頗多。有些情況下你可以這樣問,“您希望我提出哪些問題而我沒有提到?”當然,最後要對他或她表示感謝。

演講材料的收集範圍和具體方法

占有豐富的材料是演講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熟悉演講材料的收集整理範圍非常重要。重要的是還要收集屬於自己的材料,整理屬於自己的素材,而且要保證材料的充足。

◎ 演講材料收集整理的範圍

演講材料的收集整理範圍主要包括直接材料、間接材料和自己創建的材料。

一、直接材料

從現實生活中得到直接材料。這是演講者在生活、工作、勞動、學習及其他社會活動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材料,也就是演講者自身通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感受和調查研究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這是最重要的材料來源。社會實踐是我們獲取直接材料的源泉。《從外國人的名片談起》這篇演講,就是演講者在生活中看到外國人的名片,看到了外國人的實際能力,也看到了我國一些人的實際能力等真實材料後產生的,講出後自然生動感人。

二、間接材料

從書本或各種媒體中獲得間接材料。這是演講者從報刊、書籍、文獻、廣播電視上得到的材料,可稱為第二手材料。演講者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製,不可能事事處處都親自觀察體驗,不可能每種知識都從親身體驗中得來,書籍是前人的經驗總結,而廣播電視傳播的也是他人的親身經曆所得。所以,必須拓寬材料來源,獲取大量的間接材料。間接材料的收集也是占有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魯迅的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就是靠大量的古代曆史、政治、軍事理論、醫學等多方麵的間接材料表現主題的。

三、創建材料

分析研究獲取創建材料。這是演講者在獲得大量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的基礎上,經過歸納、分析、研究所得出的新材料,是一個演講者智慧的結晶。這常常和直接材料、間接材料一起綜合運用於演講之中。

◎ 準備屬於自己的素材

這裏強調一個“自己的”,雖然念一本書也是一種準備,但並不是最好的方法。從書上找材料,是可以有幫助的,但假如一個人僅想從書本上得到一大堆現成的材料,立刻據為己有而講給別人聽,難以獲得聽眾熱烈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