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對近年來大陸電視音樂傳播中的價值觀調整,從最近20多年來國內外文化大環境的轉型,中國大陸近十多年來的音樂文化環境的“民族化”變遷,以及大陸電視音樂傳播事象和觀念在近幾年中的變化等角度,進行了一些描述和分析。從這些描述和分析中,我們似乎能夠隱約把握到大陸電視在音樂傳播方麵,正在開始一個可以用“民族化”概念加以概括的價值觀悄然調整過程的脈動。
在第一節裏,筆者首先對“民族化”概念進行了特殊界定。筆者指出,本文的“民族化”概念不是指中國文化的“西方化”(即歐美化),而是作為一個特指中國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尤其是作為生活藝術的民間音樂)和非歐美的世界各民族傳統音樂文化,在衰頹百年之後被重新發現和估量其價值,然後以之為資源來對大陸電視音樂傳播的不合理現狀進行合理化改造的現在時過程。
繼之,筆者對導致大陸電視音樂傳播中音樂價值觀調整的國際動因,進行了粗略的描述和分析。多種跡象表明,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各文化體係中普遍發生了這樣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即從19世紀以來占據主導地位的歐美文化(藝術)中心價值觀,向自己的傳統文化(藝術)價值觀複歸的趨勢性現象。這個趨勢可以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20世紀70年代初以來發布的多個文件和相關行動,以及世界大多數國家對這些文件和行動的認同與參與中得以把握。這些事實作為外部動因,對大陸電視音樂傳播價值觀調整起著認識上的促進作用。
在對導致大陸電視音樂傳播價值觀調整的國內文化和藝術動因分析方麵,筆者認為首先是基於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這個經濟學原因。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力的大幅度上升,中國人的文化自尊和自信心得以重新確立,這是導致大陸電視音樂傳播價值觀調整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因。在對中國大陸近20多年經濟發展的簡略分析基礎上,筆者對同一時期中國大陸的新興文化事象以及隱藏於這些事象背後的文化(藝術)價值觀的變化軌跡,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討。這些探討想說明的是,近20多年來,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人的文化(藝術)價值觀正在擺脫以“歐美文化(藝術)中心”為主導的各種價值中心觀的長期控製,而朝著以“民族化”為趨向的相對價值取向變化。
在對導致大陸電視音樂傳播價值觀調整的國內音樂環境動因的分析中,筆者通過對20世紀80年代中葉以來大陸流行音樂與藝術音樂的創作情況,和中國民間原生態音樂在1990年代以來從隱形複歸顯形的事象描述與分析,試圖證明中國大陸音樂類種與風格在20世紀的傳播中長期呈現的單調化、同質化局麵,正在經曆一個向以民族化為典型趨向的多元音樂文化並存局麵的轉型過程,以及這一過程中隱含著的國人音樂價值觀轉變的趨向。
在本章第二節中,筆者通過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陸電視音樂傳播中部分新興事象的描述,得出以下一些認識:
1.中國的原生態音樂文化(主要是民歌)作為電視音樂傳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已經逐漸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事實。從曆史的視角來看,這種情況在此前的大陸電視音樂傳播中是很少見的。這一情況表明,大陸電視在適應中國文化的整體價值轉向過程中,在音樂傳播方麵也正在經曆著一個價值觀的調整過程。
2.大陸電視在音樂傳播方麵的價值觀調整,不僅表現在將中國原生態音樂文化納入電視傳播,也表現在MV和流行音樂節目的創作與傳播方麵。同時,大陸電視音樂傳播的“民族化”趨向不僅涉及少數節目類型,而且作為一種價值取向滲透到了許多電視節目類型之中。
3.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陸電視音樂傳播中出現的民族化轉向趨勢,主要出於在國內外文化(藝術)價值觀向“民族化”取向轉型的大背景下,電視音樂節目對中國文化現狀的特殊適應性生存需要。
4.大陸電視音樂傳播的操作主體——電視音樂節目編導人群——的價值觀調整的前提,是建立在他們與中國各民族傳統民間音樂能否有接觸機會之上。即使在初步接受了“音樂價值相對觀”的大多數電視編導人員中,對於各族傳統民間音樂文化的價值認識目前還停留在感性認識層麵,而沒有真正深入到對文化價值的理性認識層麵;建立在這個認識基礎上的音樂價值觀調整,是注定不穩固和不徹底的。要改變這一現狀,促進大陸電視音樂傳播價值觀的不可逆調整,就有必要在電視人才培養的學校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階段,加強文化(藝術/音樂)價值相對觀的理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