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商湯伐桀而王天下,寬仁大德,救護生民,萬姓擁戴,成湯在位十三年,百年而終,傳位太甲。
其後世又經曆了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伸丁→ 外壬→ 河亶甲→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陽甲→ 盤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廩辛→ 庚丁→ 武乙→ 太丁→ 帝乙→ 紂王,眼睛一閉一睜,六百年過去了……
紂王是帝乙的三兒子,原名為壽王,帝乙立他為天子後,更名為紂王,建都朝歌。輔佐紂王的有太師聞仲,鎮國武成王黃飛虎,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趙啟等,而且天下有四大諸侯率領八百小諸侯盡臣服於商,紂王是江山穩固、坐享太平、國泰民安。
然而,“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當然,每每說到四周烽火、動亂將起的時候,說書人都會來上這麼一句。其實這是個托詞,“大勢”是指什麼呢?“久”又是個什麼概念呢?
有一種解釋為其所指的是滄海桑田的變化,說白了就是大陸漂移學說等等。可見,這個“大勢”指的是大陸,這個“久”的時間單位是以“萬年”來計算的,區區六百年,真的是對於現實的“大勢”來說完全沒有概念屬於白駒過隙刹那時光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還有一個解釋,就是,天下的各大勢力,各自為政的時間長了,必定會互相吞並,最終合為一家,合為一家的時間久了,必然會內部爭鬥,再劃分獨立為數家。此之時間,長則百年,短則數年,還真是看各自心情而定了。
而其實,六百年對於人間來說,足以讓人忘掉很多東西,包括聖人、神仙;同樣六百年對於各教派來說,可以培養很多的勢力——多的甚至可以讓各教實力天平失去平衡,教主們心裏也失去平衡;六百年對於有心想翻天覆地的人來說,也足夠預謀策劃算計好久了。於是乎,漫長的六百年來東土單一朝代格局,人間諸侯、仙界各派、妖魔鬼怪都在蠢蠢欲動,眾位都在為了某個目的麵對一個朝代在“天數”麵前的即將滅亡。紂王的社稷,突然有一天開始了風雨飄搖。
紂王七年二月,大概在貝加爾湖附近有七十二路諸侯造反,這個造反應該不嚴重,估計充其量是年頭不好,不想再向天朝進貢,準備自立門戶了,聞太師奉命北伐,家裏和“文”有關的事就由商容、比幹等老臣把持。
我總覺得一句老話非常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往突然冒出的一個想法泡泡,會成為關係重大事件的導火索,商容老先生就忽略了這個事,當然,商容絕對是一片好心,希望紂王能在三月十五祭拜聖德的女媧。
商容被人利用了,被那個想拉女媧下水的人利用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商容知道女媧廟的事情,也肯定知道或者見過多次女媧娘娘塑像,娘娘形貌宛若天人——再說本來人家就是天人;其次,商容是商紂老臣,幾乎是看著紂王長大的,紂王什麼脾氣秉性肯定是了如指掌,對於紂王好色這一點肯定也是清楚滴;再次,以商老的閱曆,色膽包天這四個字總不會不知道吧?所以平時行事,商老肯定是盡量避免給紂王觸景生情的機會。可見,於情於理,商老作為一個老成持重的老臣,都不應該介紹紂王去一個可能會有隱患的地方,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避免倒黴犯錯的最好方法就是遠離錯誤因素。
也許商容攛掇紂王上香的時候腦子是一片空白的狀態,因為有個想挑事的人借助大神通,假商容之口,起禍亂之因。此人為誰,暫且後表。
來看,紂王登基七年,七年時間內沒有任何人和他提起過要去女媧宮進香的事情,而且他甚至連女媧是誰都不知道——七年了,別提她了——還得商容詳細稟明說,女媧是上古神女,當年天塌地陷,是她采石補天,才拯救了萬千生靈,並且是“福國庇民”的正神,應該去上香祭拜——此時距女媧補天已經很久很久了,女媧也退出娛樂圈很久很久了,起碼沒曆史考證在商湯六百年裏有什麼顯靈的事跡,估計紂王他爹也沒怎麼待見過女媧,到了紂王,更是不待見了——可見,保持一個曝光率是多麼的重要,再牛的人,消失的久了也會被遺忘,享受慣了風光無限,再品嚐孤單寂寞,自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紂王一聽才知道,鑊~有這事兒啊,那就準奏吧。第二天浩浩蕩蕩帶著滿朝文武來到了女媧宮,到了這燒過香,他發現,這宮殿不錯嘛,裏麵雕欄玉砌、金碧輝煌,隻是有一個許多鸞鳳銜著的幔帳遮住了女媧神像。紂王也沒在意,第一次來嘛,就四處尋摸,突然,很突然,一陣很好很強大的狂風把這個帳子就很黃很暴力地吹開了,栩栩如生的女媧像在紂王麵前完好無缺地顯示了出來——且住,這風從何處來?去過廟宇的都知道,供奉大神的正殿都是坐北朝南,且正殿神像都是深入殿內的,神像前的帳幔且長且重,就算有些些風,也不過是吹得香燭煙飛、帳幔輕擺罷了,斷不可能“卷起帳幔,現出女媧聖像”,書中在此用一“卷”字,暗示此風乃是狂風,惡風,陰謀之風,絕非自然風。可見,這陣狂風不簡單,幕後定有黑手,此手有多黑,後文再作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