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晨飛,我本來應該像我的名字一樣,如清晨的白鴿在天空中展翅飛翔,可我想飛卻飛不起來。命運對我如此殘酷,由於我出生就身患腦癱,所以在幼兒時便不能行走也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享受童趣。於是母親常常給我讀一些童話故事,這些小故事讓當時的我深深迷戀。六歲的我曾坐在路旁望著一群群背著書包來來往往去上學的孩子,那時候我是多麼渴望走進學校,可是我的願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碎,我對生活絕望過,變得很自卑,也曾萌生過想一死了之的念頭,可是由於身體的原因連死我都做不到,淚水不知流了多少……1998年,我跟隨父母來到了陌生的小山城——西豐。在這裏我結識了許多朋友,他們在閑暇時陪我聊天,給我讀報紙、雜誌、書等。從那時起我發現自己對文學情有獨鍾,就經常讓保姆阿姨、鄰居代筆幫我寫文章。在16歲時我有幸認識了西豐特殊教育學校的周雪雁校長,是她把我帶入了特殊教育學校學習,從那時起我才開始學習最基礎的文化知識。上學後的我一直渴望有台電腦,想把自己的感悟、心情及在學校和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都記錄下來,可是當時家庭條件很困難,母親拿不出幾千元錢為我買電腦,我隻能是“望洋興歎”了。
偶然一次機會使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好心人張伯伯,他了解我的情況之後給我買了一台電腦。自從有了電腦,我愛文學愛得十分癡迷,這台電腦為我搭建了一個表達情感的平台,我靠鼻尖、下巴寫出了很多散文、詩歌。我可以在網絡中暢遊。網絡為我的生活開啟了一扇窗,我在那裏結識了許多朋友,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網頁。網絡成了我釋放心靈的舞台。從此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變得樂觀、向上、自信,自己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人都說網絡是虛幻的,但我感覺網絡是現實的,因為2006年夏天我在寫作道路上最迷茫的時候,在網絡裏我結識了沈陽詩詞學會副秘書長王誠老師,2006年9月1日我與王誠老師見第一次麵,由此他也走進了我的現實生活,我拜他為老師,我們成了忘年交。當老師說教我寫傳統詩詞時,我想,從來沒接觸過傳統詩詞的我,能學會嗎?老師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到我家為我講課,他鼓勵我:“隻要用心學,你就一定能學會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愛上了傳統詩詞,雖然我的功底不深,詩句也不華麗,但我相信隻要付出辛苦、勤奮就會結出成功的果實。在一年多的時間裏我一共寫了一百多首格律詩,獲得了老師的好評。我有幸加入了遼寧省楹聯學會、沈陽詩詞學會並成為唯一的一名殘疾青年會員。在短短的時間裏,我與老師結下了深厚的父女情,“老爸”這一稱號從此代替了老師的稱謂。我為有這樣的老爸感到無比榮幸與驕傲!在此,特別感謝老爸,是他領我踏上了詩詞這條文學的道路。一次我偶然登陸“諸子原創”網站,沒想到我的一篇題為《想有一雙騰飛的翅膀》會引起眾多人的關注,原來是我們西豐作家劉繼宏伯伯把我這篇文章轉載在諸子網站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