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寶玉搭了商船,沿途倚著篷窗,看些青山無數,蒼煙萬縷,恨不能一時半刻便飛回家去。出月回至金陵,上岸雇了車,方進了石頭城,未到寧榮府門前,便見許多車馬擁在那裏,門首掛了白燈籠,院裏挑出白幡來,裏邊哀聲一片。登時隻覺半空裏一聲焦雷,那淚早已如雨的下來,便放開聲音大哭起來,自門外一路稽首進來。守門的早已看見二爺來了,一路打著雲板飛報進去,便見鴛鴦帶著許多人迎出來,與寶玉對麵行禮。
寶玉看見鴛鴦一身重孝,滿麵淚痕,反倒愣了一愣,哭聲為之一頓,家人忙扶起來,引來挺靈之所。隻見挽聯擁簇,香燭俱全,當中設著王夫人靈位,寶玉撲上前撫棺痛哭,問明王夫人申時咽氣,酉時易簀,隻比自己進門早了一日不曾得見,愈發痛心疾首,直哭得風淒雲冷,鴉寒鶴唳,旁人無不落淚。鴛鴦百般勸慰,又說老爺尚臥病在床。寶玉這方收了哭聲,忙爬起來入內稟見。那賈政合衣躺在床上,闊別三載,愈見老邁,兩鬢盡已斑白,神昏色喪,委頓不堪,見了寶玉惟知喉間嗚咽而已,更無一語相問。寶玉越覺辛酸,略說了幾句萱堂見背,父親更該節哀保重等語,複又換了孝服出來。鴛鴦早在靈右設了白褥坐墊子,寶玉便跪在那裏行孝子之禮。
原來當日賈政扶了母親靈柩回鄉,棄舟登岸,早有金陵老家的人在那裏跪著迎候,便不回家,徑往祠堂裏安靈。那邊早已搭起孝棚子來,不免請僧道,看陰陽,作法事,破土下葬,勒碑刻字,足足忙了月餘方才消停。遂將下剩的銀子於城外置了百來畝田地,派了莊頭看管,老宅裏原有幾房男女仆婦,也多半遣散了,隻留下極妥當的兩三個家人,四五個丫鬟。別人都還好說,惟有金鴛鴦原是賈母至心愛之人,生前看待得如女孩兒一般,如今賈母雖逝,王夫人卻不好視作尋常鬟婢看待,若說遣散出去,卻又未免無情,心下頗覺為難。鴛鴦自己卻也覺得了,是日換了一身縞素衣裳,頭上戴著孝髻,腳下穿著白鞋,霜清雪冷的走來與王夫人磕頭,要往墳上給賈母守靈去。
王夫人忙親手扶起來,笑道:“你是伏侍老太太的人,不必行這大禮。”鴛鴦隻是跪著不起,說:“老太太待我的恩情是不必說了,殺身也難報的。隻是我死了卻也與老太太沒什麼好處,不如守著老太太的靈,每日掃墓灑水,朝夕作伴兒,便如老太太在世的一般,也不枉了他老人家待我的好。太太若肯成全我這片心,方敢起來。”王夫人大出意外,忙勸道:“好孩子,你雖有這個心,我卻不忍見你這樣。你才二十幾歲,正是花朵兒一般年紀,怎麼便好說到一輩子的話上?我早已替你打算過,要與你尋一門正頭好親,看著你風風光光的出嫁,為的是雜務繁忙,就沒顧得上,原想等著老太太周年過了,再與你操辦。”
鴛鴦道:“太太雖是為了我好,我卻早死了這個心。老太太生前,我原發過誓,要一輩子跟著他老人家的,至死不嫁人;如今老太太雖過世,我的誓還在,情願終身守製,一輩子替他老人家看墳作伴,再不反悔的。”王夫人這方想起從前的話來,心下頗覺不忍,含淚道:“我知道你心高氣大,從前為了大老爺的事,所以起了那個念頭。隻是如今大老爺已經過世,你又何必再提這些話?”鴛鴦隻搖頭不允,說:“說出口的話,潑出盆的水,怎麼能說過當沒說呢?我的心早已定了,隻求太太答應我,便是疼我了。”王夫人拗不過他,隻得應允,在祖塋旁撥了一所房子與他居住,又每月著人送些油米,如今已是三年有餘了。
也虧得是這樣,此番王夫人身後事,便由鴛鴦一手料理,因寶玉未及回來——便回來時,也是不在行的;賈政又病了,逐日臥床不起;雖有幾個年老仆婦,又都是畏事不肯承當的;惟有鴛鴦從前幫著賈母、鳳姐處理過多少大事,持家管賬倒比別人明白,且也不懼拋頭露麵,遂過來管了賬房,一應冥器彩樓,孝幔衣巾,俱調派停當。賈家其勢雖微,在金陵卻也頗有幾門故舊老親,便是賈、王、史、薛四族留在原籍的老家兒亦不少,連日來人送供桌的,送戲酒的,客來客往,車馬輻輳,諸多繁碌迎送,宴客起靈,都是鴛鴦指點鋪排,又請了幾位本家至親男女陪席,自己隻管招呼家人仆婦,采買添增,諸事調度得很有章程。寶玉雖是孝子,如今倒沒事人一般,不過每日靈前焚香奠紙,客來時陪著磕頭還禮、上香奉茶而已,有時陪著說些京中見聞,各家流落奔徙,賈赦、賈珍、賈璉、熙鳳、薛蟠、湘雲、賈蘭、巧姐諸人各節,或病死途中,或下落無聞,或消息久隔,不免又抱頭痛哭一番。
是日王夫人首七,鴛鴦備了一桌祭品,寶玉捧觴獻酒,禮拜盡哀,賈政也強撐著起來,至靈前拈了香,祝告一番。外間設了席答謝親友,寶玉因須持戒,不用陪席,隻出來讓了一讓,複又進來。橫豎飯時無人上香,他便得空出來,往後院遊逛散心。但見廂房、暖閣、茶灶、藥欄、箭圃、鹿苑以及園丁住宅俱備,卻多半蕭條冷落,園中假山雖有幾座堆得也還玲瓏有致,其餘卻都坍的坍,倒的倒,靈石滾落一地,好不蕭索淒涼;又見幾處樓閣,有缺了一角的,有窗欞門扇盡毀的,也都頹敗潦倒,唯有樹木倒還茂盛森濃,密匝匝的望不見天,那些蟬嘶鳥鳴雖然噪耳,卻還有幾分熱鬧。不禁點頭歎道:從前隻聽人說金陵老宅如何軒廣闊氣,真真百聞不如一見。想來那些洞房曲欄,當年塗澤得青綠丹朱之時未必不輝煌彩爍,如今卻都成了一味灰白慘澹之色,正是景隨人心,人的勢倒了,園子的氣數也跟著將盡,倒是草木無情,依然這般蒼翠。想著,腳下已過了一座白玉石橋,忽然聞得當當的撞鍾之聲,抬頭看時,隻見園牆缺口處現出一段梵寺古刹來,砌著金頂,頂上略有些紫雲環護,像是有些年月的,便欲去隨喜一番。
忽聽得身後有人喚了一聲“二爺”,卻是家人王住兒尋了來,說有客在大門前下馬,就要到靈前祭拜的,隻得撤身回來,忙忙趕去靈前跪禮。方至正廳,猶未進廳時,隻見鴛鴦在那裏點算燈燭器皿。寶玉忙湊上前道辛苦,又說:“自你們過來南京,襲人好不惦記,天天說起你。”
鴛鴦點頭歎道:“從前一同伏侍老太太,隻說一輩子不分開的,小時候兒姐妹們要好,說過多少同生同死的頑話,如今竟都各管各路,再難一見了。”又問寶玉,“寶二奶奶可好?麝月、素雲、茜雪他們都還好?可常得見麵兒不?”寶玉搭訕時,原不指望那鴛鴦理他,及聽見這番軟語問候,倒覺意外,一時不及答應,前邊早又催促起來,鴛鴦便也催著寶玉往前去。寶玉雖然不舍,也隻得去了,唱禮答跪,拈香謝拜,不提。
隔兩日閑了,寶玉忽想起牆後那座廟來,便又往後園來,誰知出了斷牆,隻見後頭一條窄巷,恰捱著另一戶的後院牆,卻並無什麼金頂佛刹,不禁詫異。後來尋了王住兒細問,也說園後麵本來就是人家,從未有過什麼廟宇。倒把寶玉弄得怔怔忡忡,疑是自己眼花,看了幻景,隻得暫且放下。
轉眼王夫人滿了七七,便在賈母墳旁點了一穴,擇日下葬。其中圓墳、澆奠、焚修、營繕不消細說,寶玉又與賈母掃墓澆墳,祭祖先,拜祠堂,好一番忙碌。賈政因感於鴛鴦難中相助,勞苦功高,又命寶玉特設一席宴謝。寶玉也巴不得如此,他原敬慕鴛鴦為人矜持靈活有主張,如今隔年重逢,見他依然梅萼含香,翠袖生寒,越覺得野鶴閑雲,飄然出世,及說話時,卻見他一副欺霜勝雪的冷麵孔,半個笑影兒也無,心中每每納悶,欲找個時機緩緩的下意陪情,卻一直不得其便。如今奉了這道父命,恰中心懷,這日除了孝,便著意命廚房豐豐富富的準備了一席,自己早早坐了主位,方命丫鬟去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