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奇觀(2 / 3)

境內有世界罕見的地理奇觀彩色沙林,景區位於陸良縣城東南15公裏,景區占地麵積25平方公裏,2000年彩色沙林榮膺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2003年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形成於3億4千萬年前的海底世界,其獨特的地理構造經過數千年風雨衝刷成了一個五彩斑瀾、千姿百態的夢幻世界。

陸良彩色沙林距陸良縣城18公裏的彩色沙林風景區,已命名的108個景點分布在“Y”字型峽穀中,總麵積180公頃。

該沙林因風化剝蝕而成,為層巒壘峰狀;又因其以紅、黃、白為主色調,雜以青、藍、黑、灰色,加上季節、氣候、日照及觀賞角度的不同,產生絢麗多彩的色調,故名彩色沙林,是著名的地質旅遊景觀。

沙林采用《易經》原理興建的門庭,以及全國最大的《爨史》浮雕,還有中央電視台拍攝《三國演義》留下的孟獲寨門、王府等,頗具觀賞價值。彩色沙林附近,還有全國著名的爨龍顏碑,以及世界古地地理標誌“牛頭山古陸”及“玄帝公”寺,五峰山國家原始森林等景觀。

彩色沙林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爨龍顏碑”、國家級五峰山原始森林公園、道教聖地終南山景區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彩色沙林宏大壯觀的氣魄,景區內曾拍攝過《三國演義》、《西遊記》、《炎黃始祖》、《南中秘史》等20餘部電影、電視劇,近年來逐步成為著名的電影電視拍攝基地。

彩色沙林擁有紅、黃、白、藍等12種顏色各異的沙子,以其獨特的沙群、沙峰、沙柱、沙灘、沙洞構成錯落有致的景點40多處。形象、直觀地層示了豐富多彩的爨文化一一爨氏開疆、沐英屯兵、莊喬入滇、孔明南征、蠻王孟獲及其七十二大鬼主等三國曆史文化和民間習俗。

2001年3月10日,這裏舉辦了中國陸良首屆國際彩色沙雕節,吸引了來自俄羅斯、美國、意大利、荷蘭等國的8支國際代表隊和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6支國內代表隊前來參加。同時也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大批遊客前來觀光,使爨鄉在一夜之間為世人所關注。

麵對新世紀,彩色沙林再添奇葩,中國陸良首屆國際彩色沙雕節暨沙雕大賽的舉行,將把沙林旅遊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沙群、人群追逐國際時尚,看沙、玩沙品味流行藝術。南昆鐵路每周末有旅遊專列開通至沙林景區,曲陸(曲靖至陸良)高速公路沿沙林擦身而過,每天有旅遊大巴往返於沙林和陸良縣城,城內星級賓館、美味菜肴和地方名吃能滿足您的不同需要,讓您留連往返、樂不思歸。從曆史的峰叢中穿越到二十一世紀一一彩色沙林已不再遙遠……

7.彩虹橋

彩虹橋不僅是世界上己知的最大天然橋,而且也是具有最完美形態和色彩的自然界傑作之一。它橫跨在美國猶他州紅岩沙漠區的峽穀之上。

該橋的頂部是一段幾乎完整的四分之一圓弧。它從山峽一側峭壁邊緣向上伸展,在另一側逐漸向下彎到峽穀底部,橋身內側平滑彎曲,好像一把茶杯柄。

這座優美、雅致的天然橋長94米,跨越85米寬的峽穀。橋頂寬10米,足夠築成一條馬路,從底部到頂部有88米,差不多有3個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上納爾遜圓柱高度。或者說其高度足以容下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

居住在該區的納瓦霍人又把這座壯麗的自然形成之物叫做“彩虹橋”,這既因為它的形狀像橋,又因為它具有粉紅。淡紫的奇異色彩,而且等到太陽快落山時又變成了紅色和褐色。他們相信這真是一條變成了石頭的彩虹。他們認為彩虹是宇宙的衛士,所以把該橋視為聖地。

在1963年以前人們隻能沿一條20千米長的不平坡道走到該橋。後來格倫峽水壩建成,它將科羅拉多河的水位抬高並將通往該河的91處峽穀用水灌滿。於是,現在人們可以乘船直抵距離該大橋數米處。

8.阿拉善戈壁

阿拉善戈壁

從峰巒重疊的賀蘭山北麓到茫茫無際的的黑水流域極目睛空,浩浩無際,雲山渺遠,大漠蒼茫,礫石侵天涯蜃樓映亂峰,這就是廣袤而壯觀的阿拉善翰海戈壁。

戈壁,蒙古語意譯“難生草木的土地”。阿拉善地區的翰海戈壁,屬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距今一億三千萬年前的地質時期,這裏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這裏的地勢有所上升形成高原。由於上升幅度比較緩慢,再加上這裏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山嶺阻隔,氣候幹旱,河流很少,侵蝕作用微弱,因此地表切割輕微,一直保持著廣闊平坦的高原,土壤大部分含鹽堿和石灰,有機物含量低,多為荒漠、半荒漠地形。在賀蘭山以西,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兩側,河流運行積極,形成了大片礫石為主的衝積扇。下部地帶的土質較粘,地下水位低,鹽堿為害嚴重,植物稀少,草木零散。

阿拉善高原處賀蘭山以西,夏季風很難到達,為幹燥的非季風區,再加上南邊有高大的青藏高原為屏障,阻擋了印度洋濕潤氣溫的進入,從高原上下來的幹熱氣流,及阿拉善高原周圍高地環繞,致使這裏水稀少,日照強烈,冷熱劇變氣候異常幹旱,幹燥度在4.0以上。地表植被非常稀疏,地麵大部裸露,再加之地處高空西風環流區,冬春多大風天氣,風力侵蝕與堆積作用很強烈,強大的西北風常將高原地麵上的細士攜卷而去,在古岩床上隻留下薄層粗砂和礫石,這就形成阿拉善西北部的廣闊戈壁。

阿拉善戈壁的地表依據其組成物質可。劃分為岩漠、礫漠兩類。岩漠是指地表岩石裸露或僅有很薄的一層岩石碎屬覆蓋的山麓地帶,分布在周圍及內部山前麵積不大。如馬鬃山、雅布賴山、賀蘭山、罕烏拉山、巴彥烏拉山的山前地帶,礫漠地表為礫石覆蓋,礫石大小不等,在石漠的外圍地帶麵積廣大,強勁的風力,將細小顆粒吹走,留下粗大的礫召,礫石多成為風棱石,上覆蓋一層堅硬光滑的黑褐色荒漠漆皮,以岩漠和礫漠組成的荒漠戈壁麵積廣大,分布範圍隻要在阿拉善巴丹吉林騰格力、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外圍。

9.大陸漂移

大陸漂移的設想早在19世紀初就出現了,最初的提出是為了解釋大西洋兩岸明顯的對應性。直到1915年,德國氣象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的《大陸與海洋的形成》問世,才引起地質界的震動。在這本不朽的著作中,魏格納根據擬合大陸的外形、古氣候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古地極遷移等大量證據,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麵存在一個泛大陸,這個超極大陸後來分裂,經過二億多年的漂移形成現在的海洋和陸地。

由於當時受對地球內部構造和動力學的知識局限,大陸漂移和動力學機製得不到物理學上的支持。魏格納學說的不幸遭遇在於他倡導大陸漂移的同時卻認為大洋底的穩定。直到他去世的20年後,拋棄洋底穩定不動的海底擴張學說提出,人們對大陸漂移的興趣又複萌了。

早期的世界地圖已清楚地表明非洲和南美洲相對海岸線的“鋸齒狀擬合”。遠在1801年,洪堡及其同時代的著名科學家們已經提出,大西洋兩岸的海岸線和岩石都很相似。魏格納首先提出,應該用深海中的大陸坡邊緣進行大陸擬合。凱裏證明,兩個大陸的外形在海麵以下2000米等深線幾乎完全可以擬合。布拉德等人借助計算機計算,發現無論用1000米或2000米等深線擬合的結果差別不大。複原擬合工作證明,各大陸可以通過複原形成一個超級大陸,即魏格納所命名的“泛大陸”。泛大陸是由岡瓦納大陸(南方各大陸加上印度)和勞亞大陸(北美和歐亞)組成的複合古大陸。

魏格納首次提出大陸漂移觀點時,許多證據來自他對古氣候的研究。他注意到,各大陸上存在某一地質時期形成的岩石類型出現在現代條件下不該出現的地區:如在極地區分布有古珊瑚礁和熱帶植物化石;而在赤道地區發現有古代的冰層。運用將今論古的原則,魏格納把冰川活動的中心放在當時的旋轉極附近,而珊瑚礁和蒸發岩分布的地帶放在赤道附近,用這種方法確定了各大陸當時的古緯度。對古緯度和現代緯度的比較,魏格納得出了大陸漂移的結論。

魏格納認為,大陸漂移對現代由海洋分隔的各大陸上動物群和植物群的顯著相似性提供了最好的解釋。使魏格納和以後的調查者們獲得深刻印象的一些例子有:南美和非洲都能見到的具有類似蠑螈的骨骼構造的淡水爬行動物中龍,它不可能遊過大洋;大西洋兩岸的古生代海相無脊椎動物化石組合很相似;南極洲三疊係中有許多陸生爬行動物的化石在其它大陸上同樣存在;二疊紀舌羊齒植物群(一個獨特的植物組合)的種子蕨化石,見於南方的各個大陸和印度。古生物學的證據曾引起過人們眾說紛紜的爭論,迪茨在1967年就人們爭論的證據發表了一篇評論,其中有霍爾登所作的若幹饒有趣味的圖群。

如今,這些爭論都已是曆史的陳跡,從這裏我們可以見到,以舊框架收集新事實隻是徒勞,用舊理論去解釋事實又往往導致荒謬。

南美、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地層兩兩相似,使魏格納獲得了深刻的印象。大西洋兩岸所共有的地質現象更加證明這兩塊大陸曾經是連在一起的。

在北大西洋兩岸的兩塊大陸,有一條非常重大的古山係,被稱為加裏東山脈。如今在大西洋東岸的挪威看到的是山係的西段,這條山係通過愛爾蘭以後似乎淹沒在大西洋下。可是在加拿大的紐芬蘭則有一個古山係仿佛從大西洋裏爬上來,它和歐洲的加裏東山脈有許多相同之處。這個在北美出現的山係被稱之為老阿巴拉契亞山脈。魏格納認為北美的阿巴拉契亞山脈曾一度和歐洲的加裏東山脈相連。如果把大陸拚合在一起,就形成一條連續的山係。

岩石中含有磁性礦物,在地球磁場的影響下,岩石形成時就受到磁化,從而保存了它們形成時間和地點的地球磁場方向的古地磁記錄。通過對岩石所記錄的古磁場的傾向和傾角的測量,可以計算岩石形成時地球磁極的位置。

人們從各個大陸不同時代的地層裏測出幾千個古磁極的位置,連接任一大陸不同時期的古磁極的線,就是那個大陸的視極移曲線。將各大陸視極移曲線比較,調整的結果表明,在2億年前的所有大陸曾是一塊共同的大陸——泛大陸。魏格納最後卻因為尋找證據而去世了,他的屍體在第二年才被發現.

10.雲海

雲海

雲海是山嶽風景的重要景觀之一,所謂雲海,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的雲層,並且雲頂高度低與山頂高度,當人們在高山之顛俯視雲層時,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雲,如臨於大海之濱,波起峰湧,浪花飛濺,驚濤拍岸。故稱這一現象為“雲海”。其日出和日落的時候所形成的雲海五彩斑斕,稱為“彩色雲海”,最為壯觀。

峨眉山雲海:峨眉山的雲海,是由低雲組成的,上半年層以積雲為主,下半年以積狀雲和層積去相媾而成;峨眉山的霧日年平均為322天,甚至多達338天;這低雲多霧彙成的雲海,所以和其他地方的雲海就大不相同了。峨眉山的七十二峰,大多是在海拔2000米以上,峰高雲低,雲海中浮露出許多島嶼,雲騰霧繞,宛若佛國仙鄉;雲濤人才輩出卷,白浪滔滔,這些島嶼化若浮舟,又像是“慈航普渡”。

黃山雲海:雲海是黃山第一奇觀,黃山自古就有黃海之稱。黃山的四絕中,首推的就是雲海了,由此可見,雲海是裝扮這個“人間仙境”的神奇美容師。山以海名,誰曰不奇?奇妙之處,就在似海非海,山峰雲霧相幻化,意象萬千,想象更是萬萬千千!!按地理分布,黃山可分為五個海域:蓮花峰、天都峰以南為南海,也稱前海;玉屏峰的文殊台就是觀前海的最佳處,雲圍霧繞,高低沉浮,“自然彩筆來天地,畫出東南四五峰”。獅子峰、始信峰以北為北海,又稱後海。獅子峰頂與清涼台,既是觀雲海的佳處,也是觀日出的極好所在。空氣環流,瞬息萬變,曙日初照,浮光躍金,更是豔麗不可方物。白鵝嶺東為東海,於東海門迎風佇立,可一覽雲海縹緲。丹霞峰、飛來峰西邊為西海,理想觀賞點乃排雲亭,煙霞夕照,神為之移。光明頂前為天海,位於前、後、東、西四海中間,海拔1800米,地勢平坦,雲霧從足底升起,雲天一色,故以“天海”名之。若是登臨黃山三大主峰(蓮花、天都、光明頂),則全部五海,可縱覽無遺。

黃山每年平均有255.9霧日,一般來說,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觀賞黃山雲海的最好季節,尤其是雨雪天之後,逢日出及日落之前,雲海必現並且最為壯觀。希望我們的網友們到黃山也能一飽眼福。

黃山雲海不僅本身是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還把黃山峰林裝扮得猶如蓬萊仙境,令人置身其中,神思飛越,浮想聯翩,仿佛進入夢幻世界。當雲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時,遠近山巒,在雲海中出沒無常,宛若大海中的無數島嶼,時隱時現於“波濤”之上。貢陽山麓的“五老蕩船”在雲海中顯得尤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蹺”,在飛雲彌漫舒展時,現出移步踏雲的奇姿;光明頂西南麵的茫茫大海上,一隻惟妙惟肖的巨龜向著陡峭的峰巒遊動,原來那“龜”是在雲海上露出的山尖。唯有飄忽不定的雲海在高度、濃淡恰到好處時才能產生如此奇妙的景象,對旅遊者來說,這是一種奇巧美的幸運偶遇。霞海出現時,則天上閃爍著耀眼的金輝,群山披上了斑斕的錦衣,璀璨奪目,瞬息萬變。雲海表現出來的種種動態美,大大豐富了山水風景的表情和神采。黃山的奇峰、怪石隻有依賴飄忽不定的雲霧的烘托才顯得撲朔迷離,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們增添了誘人的藝術魅力。

黃山峰石在雲海中時隱時現,似真似幻,使人感到一種種奇縹緲的仙境般的美。雲海中的景物往往若隱若現,模模糊糊,虛虛實實,令觀者捉摸不定,於是產生幽邃、神秘、玄妙之感,給人一種朦朧的美。峰石的實景和雲海的虛景絕妙的配合,一片煙水迷離之景,是詩情,是畫意,是含而不露的含蓄美。它給人留有馳騁想象的餘地,能引起遊人無限的冥想和遐思。煙雲飄動,山峰似乎也在移動,變幻無常的雲海也勢必會給風景美造成“象皆不定”的變異性。行雲隨山形呈現出多姿的運動形態,山形則必然與行雲發生位移而活,它們既對立而又統一,動由靜止,靜由動活,不可分割。這種動靜交錯轉化,就是美學上形式美法則高級形式-多樣統一-的表現之一,也是我們的美感源泉之一。因此,我們旅遊時,應該學會從動靜對比,虛實相濟,變化和統一等方麵雲把握雲氣景色的美。

11.全球暗化

全球暗化是指由太陽照射至地麵的光減少了。英文簡稱為DimSun。DimSun,可以是指太陽發出的光能減少。而全球暗化,卻不是由於太陽發出的光和能量減少,而是太陽照射至地麵的光變得暗了。

全球暗化的提出:全球暗化這現象是由一位日本裔的科學家AtsumuOhmura提出,他在瑞士的全球氣象研究所工作,他在89年集合了他和許多其它科學家的相關研究資料,而提出全球暗化這現象。科學家比較80年代和60年代的太陽光照量,或地麵接收的太陽輻射量,發現全球各地的情況是減少了2%到7%,平均數約為5%。更有些學者指出,若以城市來計算,光照量減少達10%之多。據香港天文台數據顯示,相比90年代和60年代,太陽照射至香港的光量全年計算已減少了10~15%。

全球暗化的元凶:產生全球暗化的元凶是雲霧和機尾的拉煙(即contrail,飛機在高空飛行留下的凝結尾流)。據說在美國九一一襲擊後,由於全國停止任何飛機升空後,那幾天的日溫差增了一度(1℃),即是指因飛機停飛可令氣溫上升一度(1℃)。由此大概可體驗到飛機的拉煙可以產生全球暗化,而拉煙大概可使太陽光照射到地麵暗化了約2-5%左右,可令氣溫上升一度。全球航運正迅速增長,全球暗化程度也正在惡化。

另一更重要的全球暗化元凶便是雲霧了。雲量和煙霞多,也即是天陰的日子多了。雲霧可直接反射太陽光線回到高空,從而減少太陽照射至地麵的光和能量。由於空氣汙染嚴重,懸浮粒子增多,煙霧和煙霞增加,也直接反射太陽光線。而光能更用於轉化初級空氣汙染,成為次級有毒的空氣汙染物,如臭氧、及氮的氧化物。懸浮粒子更可令水氣凝結,增加雲量。據了解,歐洲的空氣汙染改善了懸浮粒子含量,局部地區的光照量強了,熱浪也反而增加,於是溫室效應更嚴重。所以解決空氣汙染必須把全部汙染物減少,以往是在七十年代先減少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八十年代再減少致癌的懸浮粒子,九十年代至現在才全力減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和甲烷;遲開始也比沒開始好。

全球暗化的後果:全球暗化的後果是減少了季候風雨出現,以及穩藏了全球暖化的升溫效果。陰天的日子多了,更可以使人心情鬱結,可能間接增加心理障礙,家庭糾紛,甚至提高自殺率呢!

全球暗化與溫室效應:科學家發現,隨著人類對大氣層毫無節製地排放二氧化碳,地球溫室效應的災情告急!但短視的人類似乎並末感受到災難的嚴重性,隻管盲目追求經濟增長和物質享受。可是,為何“溫室效應”雷聲大而雨點小,還未把地球變得像烤爐?

原因很諷刺,竟由於大氣層懸浮粒子的汙染加劇了,反過來遮擋陽光熱力,抵消了升溫。科學家計算,如果大氣層減少懸浮粒子汙染,地球溫室效應即會突顯其嚴重性,將令地球平均溫度於未來30年迅速升高約5°,到本世紀末,增幅更可達10°!到時,格寧蘭和南極的冰原溶化,令海洋水位升高約9公尺,全球沿海城市難免泛濫成災,而大部份本來翠綠的森林原野亦將變成幹罕沙漠。

挽救災難,須在全球暗化和溫室效應兩項複雜因素中權衡得失,為了搜集更多證據,科學家核對曆史資料發現,空氣汙染導致地球日照率變化,30年來平均下降了約20%!相信是導致多處氣候失常,出現嚴重大旱或風災水災的原凶,包括十多年前的埃賽俄比亞旱情。

歐洲近年致力控製空氣汙染有成效,卻陷入了兩難局麵:雖然減少了懸浮粒子排放,空氣清新了,無奈日照率提高下,地上經濟繼續繁榮,二氧化碳濃度仍有增無減,反而突顯了溫室效應,令平均溫度提升,引起連串森林大火(葡卜牙)和反常水災。可見,要在“全球暗化”和“溫室效應”兩項因素中權衡得失,挽救氣候災難,問題已變得更複雜。

9.11事件後3天內,美國全境禁飛,氣象學家竟有意外發現:由於減少了飛機排放的廢氣遮擋陽光,全國天空頓時變得通透清朗,日照率輕微提高。氣象學家搜集了全國所有溫度數據後,吃驚地發現,當天全國溫度竟上升了1°F!可見,單是停止了一種空氣汙染,即可提升日照率,令溫度增加,如果停止了所有空氣懸浮粒子汙染,溫室效應的災情將立刻顯露。換句話,雖然目前地麵溫度看似穩定,但地球溫室效應實際上已相當嚴重。隨著人類經濟活動增加,溫室效應可能超越日照減少效應,造成溫度急升。

大氣層累積二氧化碳是嚴重的危機現實,難於朝夕逆轉,事實上,全球已察覺到季節性氣候規律的反常,例如更大的台風、更頻密的水災等,每個現象背後,均隱藏著下一個更大的災禍,令人憂心。然而,掌握大權的各國元首們,在選舉製度下往往身由己或自身難保,似乎看到迫切性利益,把眼前的有限資源,應付將來才發生的災難。

其實,科學家已多次提出警告,人類文明正處進退存亡的重要關頭。如果在未來10年,世人仍裝傻扮慒,不馬上采取緊急行動,為下一代謀求挽救瀕於崩潰的氣候平衡,大災難即將進入倒數,到時才後悔已經太晚。

可能有些環保界朋友,仍津津樂道,聯合國於十多年前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精神”,將為人類帶來美好前景,然而冷不防,這一廂情願的美麗期望、夢想,可能是一項重大錯誤,因為在商業利益主導下,“可持續發展精神”實際上淪為拖延時間和逃避責任的最佳籍口,溫柔地麻醉了大多數人,令他們喪失了麵對現實的勇氣和警覺性,把環境保護的工作,停留在門麵的花巧宣傳上,反而最關鍵的核心問題,包括人類、尊重自然的心態、生活方式毫無改變、能源汙染問題等絲毫未碰觸,白白錯過了寶貴的十多年。人類目前剩下的搶救時間,恐怕不多了!除非人類團結起來,付出更大決心,和分配更多資源在有益的環保工作上,否則我們的子孫,將在沒有選擇下,接受由我們一手造成的災難。

12.衝積扇

衝積扇

衝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當河流流出穀口時,擺脫了側向約束,其攜帶物質便鋪散沉積下來。衝積扇平麵上呈扇形,扇頂伸向穀口;立體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錐形。多種氣候條件下都可形成,在加拿大的北極地區、瑞典的拉普蘭區、日本、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以及其他溫暖至濕潤的地區均可見到。

而在幹旱、半幹旱地區發育最好,由暴發性洪流形成,在一些山間盆地區尤為突出,通常被視為荒漠地形的特征。衝積扇有幾種重要的類似物。例如河流三角洲,不同之處是後者在河流入海或其他水體處的水下形成;再如深水海底扇,形成於洋底,由通過海底峽穀搬運的沉積物堆積而成。研究現代衝積扇,可為辨認古衝積扇,從而為研究地質曆史提供線索。衝積扇對人類有實際經濟意義,尤其在幹旱與半幹旱區,它是用於農業灌溉和維持生命的主要地下水水源。有些城市,例如洛杉磯,整個都建在衝積扇上。

衝積扇大小,主要與沉積物供給量、氣候因素、物質來源區與堆積區的地形條件有關。在溫帶或濕潤地區,降雨和洪流頻率高,侵蝕作用阻礙了衝積扇的增長,濕潤區統貫衝積扇的水流把沉積物多半都搬運到衝積扇範圍以外去,也阻礙了大衝積扇的發育。近期未受構造變形或鄰近衝積扇增長所限製的衝積扇,其形狀近似部分錐體,橫剖麵呈凸形,縱剖麵略呈凹形。扇的坡度受衝積扇大小、物質來源、物質來源區主要岩性、堆積曆史和構造運動史的影響。近期上升區,扇麵可以很陡。粗大礫石多形成陡扇,頁岩、泥岩區的細粒物質多形成平緩扇。與泥石流堆積有關的小衝積扇很陡,物質來源豐富的大衝積扇也很陡。

幹旱區衝積扇麵的地貌通常可分為四部分︰活衝刷區,死衝刷區,荒漠礫石鋪蓋區和未分離的砂和礫石區。衝積扇的岩石碎塊上常有荒漠岩漆,這是一種主要由鐵、錳氧化物形成的棕黑色薄層。大部分人認為,因為岩漆可溶於水,其存在證明這些岩石碎塊在近2,000年內沒有受到多少洪水的淹沒。岩漆的有無必然與洪水相關,也是識別死、活衝刷區的基本特征。無論死、活衝刷區都有許多粗大砂礫,其中散布著巨大石塊,徑長甚至大到10公尺。死衝刷區的粗大石塊上都不同程度地染有岩漆,礫石的平均粒徑也比活衝刷區的大。這種粒徑的差異說明︰死衝刷區物質沉積時,氣候較濕潤,降雨較多,河流流量比現今為大。衝積扇上值得注意的其他地貌特征有:泥石流堤——蜿蜒的塊礫堤,代表從前泥石流的兩側邊界;扇頂深穀——峽穀狀的溝穀,圍限著扇頂的活河床。還有荒漠礫石蓋層,由帶稜角的卵、礫、塊石交錯搭接而成,在扇麵上形成平坦或波狀的硬殼,過去認為是風力作用的產物,目前有人提出是降雨、徑流和重力作用將扇麵細粒物質移走而形成的,風力作用隻是阻止細粒物質在已形成的礫石蓋層上堆積。

衝積扇堆積物粒徑變化很大,在一些扇的上部有比小卡車還大的巨石,1公尺左右的礫石可被衝到扇緣,大礫石與黏土也可在同一處堆積中出現。在堆積層序方麵,濕潤地區的衝積扇,因每年有季節性的洪水和植被發育,所以垂直剖麵中可出現一係列的埋藏的有機質層,各有機質層在橫向上都相當連續,這說明沉積物依次覆蓋在前一年的草被之上。在幹旱區,洪水稀少,且常以泥石流形式出現,往往被局限在扇頂深穀中。因此在堆積層序中出現直線到曲線形的岩屑舌,可從扇頂伸延到扇中或更遠。由於堆積作用區向側向和下遊不斷擺移,衝積扇的內部結構表現為一係列的透鏡狀與楔狀體在垂直方向相互交替堆疊,它們是粗、細和混合粒級的堆積物構成的複雜層組,在橫向上相互錯叉或尖滅。

衝積扇上有各種類型的水流,從較清的水流到泥石流。前者與其他環境中的清水類似,具有同樣的物理與水力學規律,對沉積物進行同樣良好的分選;隻是水係形態有差別。在山區是各支流彙入主流,而在衝積扇上則倒置為主河流入補給自由分岔的支流。當山地物質來源區有大量細粒物質,加上強烈暴雨,可形成高稠度的泥石流,其中巨礫的重量可比在水中減輕60%,因此搬運能力很大。

衝積扇的侵蝕或堆積速率一般由於缺乏資料,難以估計。然而加利福尼亞州懷特山西側的米爾納河衝積扇由於位於凝灰岩上,根據鉀-氬年齡測定法測定出的年代為70萬年,因而得知該衝積扇形成於70萬年內,平均堆積速率約為每1000年7.5·20公分(3·8吋)。構造運動和氣候變化對衝積扇的發育都有明顯的作用。山地抬升將導致一群衝積扇的發育和擴大。氣候由幹旱變濕潤或由濕潤變幹旱將強烈地影響衝積扇的增長速率和堆積區的位置。

在2005年7月的考察中發現野駱駝骨骸六處,野駱駝骨骸主要分布在阿其克穀地和阿爾金山北麓洪水衝積扇帶,且骨骸附近大都發現了狼的糞便、爪印等痕跡。

2002年在《三塘湖盆地馬朗凹陷二疊係沉積相及有利儲層預測》中通過測井相、地震相、地質相的綜合分析認為:蘆草溝組沉積時,曾有幾次短暫的海侵,湖泊鹽度較大且不穩定,除早期南緣發育衝積扇及扇三角洲沉積外,總體為湖泊環境,深湖一半深湖區分布在凹陷南緣,牛圈湖古隆起起局部分異相帶的作用。

2000年緊急啟動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主要戰場在大青山前坡土左旗境內68公裏範圍內,經過全旗人民和林業專業隊兩年的奮戰,前坡共完成整地10萬畝,挖水平溝、魚鱗坑575萬個,衝積扇整地3萬畝。

沈陽市按照2000年規劃計算,尚缺水5億多米/年,目前該市主要是采用渾河衝積扇的地下水,該扇地下水可利用量現在還有淡,上部的鹹水其礦化度在1~3克/升,這餘量近2億米/年。且1998年汛期後,在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聯合作用下,邊坡形成多條巨大的衝溝、衝積扇和嚴重變形破壞區,致使本來不堅固、不穩定的岩石力學指標急劇下降,形成較大範圍的崩塌和滑落。

自1996年起,畢克齊鎮采取政府引導扶持,農戶投資受益的做法,在大青山前坡衝積扇,東起水磨村東圪塔,西至大旗村建起了生態經濟林基地。

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時,在山丘硬地上建造的木結構房屋隻有輕微的損壞,但隨地形向平地過渡,木屋的損壞率急劇增加,在衝積扇地帶幾乎達到100%。

1993年以來,一批批葡萄和葡萄酒專家考察寧夏賀蘭山東麓衝積扇平原後,稱這裏是發展優質釀酒葡萄的最佳生態區,並冠名為“中國的波爾多”

1988年11月,來自.冀、魯、豫、蘇、皖五.省的六十多位科技工作者會聚開封,就黃河衝積扇地區經濟資源開發的潛力、充分利用黃河水沙資源發展經濟、經濟資源總體開發戰略以及衝積扇各地區經濟資源開發的經驗教訓等問題進行了學術交流。

從1985年幾個典型溝灘測最資料分析證實,溪溝衝積扇如無特殊原因,其發展速度比較緩慢。1985年以前,庫爾勒的城市供水來源於孔雀河衝積扇的優質水。984年利用海洋衛星雷達對美國西部莫哈為沙漠的分析,揭示出被衝積扇埋藏的岩牆。

1980年,在凹陷西北緣單家寺地區發現了水下衝積扇地層型油藏,為在濟陽坳陷勘探同類型油藏開辟了良好的前景。

1968~1973年期間,布拉爾杜冰川末端明顯地前進了約900米,前進的冰舌已與韋斯米亞茲河口的衝積扇相接。這幾處湖泊均位於疏勒河洪積衝積扇前緣泉水出露帶上,地勢低平,曆史上確曾泉流索繞,積水成泊,即在1972編繪的20萬分之一的地形圖上,這裏仍有柳條湖、黃水溝、泉溝、官湖、圓湖坑。

從1963年討賴河冰溝站的流量過程線與衝積扇的潛水位動態對比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1959~1961年我們在塔裏木河流域不同的地形部位上,如河漫灘、第一、第二階地以及阿克蘇河古代衝積扇的不同部位均作了土壤溶液季節性變化的觀察,也就是采用了前一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