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
李德品本來隻是想念著玩,可是這第一句一出,就不由想起了“遠在”21世紀的父母、好友、還有愛而不得,情緒一下就起來了:
“歎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嘶……”
躲在側園角落的長孫燕倒吸一口冷氣,淚水差點奪眶而出。
她對詩詞不擅長,但聽著李德品充滿感情地吟誦這首詞,就不由想起幼年時候,自己三兄妹被同父異母的哥哥長孫安業趕出家的情景。
那個時候,最年長的長孫無忌也才十歲。
三兄妹相依為命,四處流浪,心中再無家鄉。
因為為了活下去,每天都要想著怎麼跟狗搶飯吃,跟乞丐搶遮風蔽雨的地方。
後來被舅舅找到,生活才得以好轉,而自己也被師父看中,一步登天。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夢裏偶爾還是會出現那個家,那個叫洛陽的家鄉。
而剛剛走進側園的華恩,也是倒吸了一口冷氣,眼裏全是震驚。
他和長孫燕不同,他可是文武雙全,對於詩詞的鑒賞能力不遜於武道。
真是好詞呀!
單是一個“倚欄杆”,就與“歎”、“想”相關聯,再與“登高臨遠”、“望故鄉”相輝映,堪稱精妙絕倫。
倚欄見景、凝愁生情,將“爭知我”化實為虎,將思歸之苦,懷人之情表達得曲折動人,淋漓盡致!
可是,這隻是下闕呀!
華恩此時心裏想貓抓一樣。
觸景生情,觸景生情,情有了,景呢?上闕呢?你小子吃了呀!
華恩忍不住,現在就想衝過去,掐住李德品的脖子,讓他把上闕吐出來。
可這個時候,李德品卻是長歎一聲,又吟道: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李清照的詩詞李德品隻是一般熟,因為他的愛而不得喜歡,就去了解過一段時間。
如果說《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隻是勾起了長孫燕的鄉愁,那麼這首《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就戳中了她心裏最柔弱的地方。
淚水再也沒有忍住,靜靜滑落。
家鄉猶在,卻陌如他鄉,唯有醉夢,才能回到童年,那個溫柔的地方。
這小子呀……
長孫燕擦掉眼淚,想起姐姐長孫王妃今天早上對她說的話。
“昨天認識了一個少年,長得很好看,但外界名聲不好。不過你姐夫說,那是謠傳,其實他很有本事。”
“姐姐的命就是他救的,不過呢,是個登徒子。”
“但男人,好色一點是很正常的,他隻是膽子大了一點,連我也調戲。”
“姐姐想讓你們認識一下,你也是大姑娘了,如果合適,就把婚事定了。”
長孫燕內心本來是不願意的。
好看的男人她也喜歡,有本事還好看的男人她更喜歡,可是這種男人再好色,還是膽子很大的好色,她就接受不了了。
這種男人定不下心的,哪怕自己再漂亮,成親後他也一定會在外麵鬼混,自己脾氣又暴躁,萬一忍不住殺夫怎麼辦?
可是,這該死的李德品還有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