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九年九月末。
駐紮在真臘高錦之地(今柬埔寨與越南交界處)的大明水師突遭安南、暹羅兩國上千兵丁進攻。
消息很快傳到大明京都,明帝聞之雷霆震怒。
景泰九年十一月末,明帝派水師總督毛忠率三萬水師,戰船三百餘艘、鋼炮一千八百門,震天雷炮等若幹,遠征南海。
景泰十年二月初,毛忠率領的水師在保定候梁珤帶領的五萬精銳步兵掩護下,水陸並進,一舉攻下安南國皇宮,並活捉黎王。
同年四月初,明軍兵分兩路,一舉攻克暹羅國都,並斬殺暹羅國王。
四月中旬,麵對聲勢浩大的明軍,真臘國王解散王庭,向大明王朝自願稱臣。
自此,這場由【高錦之變】引發的滅國之戰,曆時七個月之久,以大明王朝的大獲全勝而落下帷幕。
隨後的幾年時間內,明帝製定了一套詳細的移民計劃,目的就是徹底解決安南國內各民族矛盾問題。
移民政策將安南、暹羅的大量原住民,陸續遷移到大明雲南府、廣西府、廣州府、瓊州府一帶,開墾良田。
並將暹羅的原住民遷移到安南紅河附近,與順從大明的真臘子民一起開墾良田。
在景帝的號召下,北京城、南京城等沿海城市的貴族富商開始隨著海上貿易的船隻,前往真臘、南岸兩地發展……
自此,困擾大明上百年的糧食危機,終於在收複安南、暹羅、真臘三國後,得到徹底的解決。
景泰十二年中旬,真臘、安南已成為大明最重要的糧食來源地。
據大明史官記載,廣瓊島與南海布政司三地相加的糧食產量,足夠萬萬人食已。
景帝尤其重視設置在高錦之地的南海布政司(轄管三國)。
每年都要調派五萬水師前往高錦之地互相換防,並不斷加速三州府(原南海三國)子民遷入大明內地的移民計劃。
海上有精銳的大明水師護航,而剛剛成立的廣州軍區直接從肇慶府整體搬遷至廣西欽州府。
二十萬大明精銳步兵,隨時可以挺進安南紅河附近,威懾三府原住民。
景泰十三年,明景帝朱祁鈺恢複前皇後汪嫣的身份,同年年底,皇後汪嫣不負眾望,為朱祁鈺誕下一位龍子,大明萬千子民舉國歡慶……
景泰十四年三月初,明景帝朱祁鈺昭告天下:正式冊封這位四個月大的兒子‘朱見桐’為太子,並廣赦天下萬民。
同時,景帝朱祁鈺還赦免了建文帝一脈後裔建庶人,及其弟弟一脈的吳庶人。
景泰十四年,明景帝朱祁鈺的威望在這一年達到頂峰,就在所有的文武大臣都以為,這就是陛下達到的最高成就時。
景泰十五年二月初,景泰皇帝正式開啟了遠征蒙古的浩大征程……
夕陽的餘暉下,一群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望著北京城的方向,充滿了神往。
“這是一個大明曆代先帝都不曾達到的高度,陛下…
陛下僅用半年就攻破了倭國全境
七個月……七個月就征服了南海三國,將二十多年前就拋棄的安南國重新收複回來了,還從南海、倭國帶回數之不盡的財富和糧食,使我大明萬千子民免受饑荒之苦”
“陛下真乃千古一帝是也!”
“對呀,聽說大明擴建的軍校已經開設到我們縣城來了,我要去報名投軍,以我堂堂七尺之身報效朝廷,效忠陛下”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
“效忠陛下,效忠大明……”
本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