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擠過人群,跑到李乾身邊,一臉喜色的說道。
李乾順著管家手指的方向看去,
隻見王玄策渾身官袍早已濕透,正在賣力的維持著秩序。
衙役們也盡心盡力的,給流民提供著熱水和幹糧。
王玄策?
他倒是個好官。
古代官員對流民向來是避而遠之,往往都是采取驅離之策。
畢竟救濟流民需要耗費大量的糧食。
而且很容易造成當地治安不穩,從而影響自己的政績。
然而。
現在這個剛上任的王縣令,竟然親自帶人過來。
可見是一個有擔當的好父母官兒。
雖說這是王玄策的本職所在,但畢竟流民是自己帶來的。
人家沒有絲毫怨言,還盡心盡力過來幫忙。
這就是恩情,得還。
或許是感受到了李乾的目光,王玄策驀然的轉身回望。
四目相對,確認過眼神。
二人同時走向彼此。
“真是給王縣令添麻煩了!”
“李郎君如此胸懷,令王某欽佩不已!”
二人相互行禮道謝過後,李乾便邀請王玄策回府上。
商議具體的流民安置措施,李乾為了節省時間,直接掏出了後世安置流民的措施。
“王縣令,這便是以工代賑的具體措施。”
李乾將寫好的措施,直接遞給了王玄策。
王玄策一目十行,越看神色越是震驚,最後直接起身給李乾行了一禮。
“李郎君大才啊!大唐幸甚!”
“此法一出,解決了曆代流民之困症啊!”
王玄策被李乾深深的震撼到了。
曆朝曆代,流民都是君王和能臣頭疼的問題。
處置稍有不慎,直接社稷傾覆。
就如那秦,漢,隋等朝代那樣。
被流民直接淹沒在曆史長河之中。
大唐治國之能臣,如房玄齡,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
都對流民束手無策,搖頭歎息。
貞觀締造者太宗陛下,更是被流民逼的,差點下罪己詔。
而李乾現在寥寥數語,便將流民徹底解決了!
這簡直刷新了王玄策的認知。
憑借此法,李乾完全可以平步青雲。
“李郎君,若是將此法轉呈朝廷,陛下必定征召你做官。”
“機會難得啊!”
王玄策善意的提醒李乾,千萬要把握住機會。
李乾微微一笑,搖了搖頭,道:“我想從軍”
當兵?
這等大才竟然想去當兵?!
這特麼屈才啊!
王玄策嘴角一抽,十分不理解李乾為何做出這種決定。
不過人各有誌,也不能強求。
王玄策沉思一會兒,擔憂道:“李郎君,你可曾想過後果?”
後果?
李乾一時沒想明白,什麼後果?
王玄策見狀,索性直接挑明,道:“李郎君,你如此安置,流民對你可是崇拜的很!”
“雖然你處於私利,但不可否認你得到了流民的民心!”
“你得到民心,那朝廷和陛下會容的下你嗎?”
臥槽!
自己隻招收一千,就被人看穿了?
李乾嘴角一扯,他萬萬沒想到。
自己剛邁出謀反一小步,就被人給看穿了。
他再次驚歎古人的智慧和眼光。
古人可不傻,若是拋開環境和各種外在因素。
單論智力,並不比後世人差,甚至更強。
其實,李乾邁的步子有點大了。
若說招募幾十,一百,那王玄策也不會有這想法。
可問題是,李乾這次整得有點太多了。
這就無形當中收取了民心。
在這封建皇權社會,民心這種東西,隻能皇家來收。
一旦別人動了,立馬會引起猜忌,
就如曆史上的那些世家門閥,靠著手中土地。
盡攬民心。對抗朝廷,但無一例外,都被皇家給滅了。
馬德!
大意了!
李乾扶額一歎,道:“王縣令可為我自證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