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節 動物油脂製備肥皂(2 / 3)

①當皂膠表麵呈鹽析狀態,即表麵不竄動,皂膠分離,不呈規則鱗片狀,裂紋中析出水即表示鹽析將要結束。

②以鏟取皂粒,剔除皂粒,廢液冷後,透明不渾濁。即表示鹽析完成,若發現廢液凝聚,即表示鹽量不足,尚需繼續加鹽。

③用玻璃杯取鹽析水觀察。如雜質下沉不上浮,表示鹽析完成。若雜質懸浮於缸中,再經煮沸觀察能下沉也表示鹽析完成,如仍然懸浮不下沉,即表示要加鹽繼續進行鹽析。

(7)堿析皂化過程中尚看到少量中性油脂沒有皂化,需補充堿液使皂化接近完全,堿析要求皂化率達99.8%以上,最後皂膠含甘油0.4%以下。

堿析時類似於洗滌,首先加入清水或堿析水,煮沸閉合使皂粒中甘油、色素,鹽分溶入水中,然後加少量堿液,補充皂化逐步加堿逐步析開,使皂膠的結粒由細到粗,一般堿析結粒要比鹽析結粒小,使堿鹽水呈汙黑的薄皂漿,這樣可使皂膠結粒減少甘油、色素和鹽分等雜質的含量。進行堿析後,用鏟刀試驗,皂膠在鏟麵上呈鱗片狀,較快下滑,不黏附鏟刀,並析出深色堿析水,冷凍後沒有結凍狀,即表示堿析完成,如皂膠在鏟麵整塊緩慢下滑並粘鏟,表示還要繼續加堿。堿析操作2~4h,靜置2~4h。堿析的作用有:皂化未完全皂化的油脂;作為離析劑把皂基中的食鹽及其他無機鹽排除;溶除皂基中殘留的蛋白質,動植物纖維及色素等。

(8)整理堿析後,皂基結晶較粗糙,尚含有大量遊離電解質(其中氫氧化鈉占0.6%~1%,氯離子占0.4%~0.8%,碳酸鈉及硫酸鈉等),為獲得較純淨的適合於加工處理的皂基,必須降低這部分電解質,這就需要整理。調整時要求純淨皂基浮於上層,使其中脂肪酸,電解質水分含量調整的適當,組織緊韌細致,具有高度均勻性與可塑性,色澤光亮,淺淡,其化學指標要求:脂肪酸含量61%;遊離堿含量0.3%以下;甘油含量0.3%以下;未皂化油脂0.2%以下;氯離子含量0.3%以下。

整理時先加熱煮沸堿析後的皂膠。如鬆香皂在整理階段加入,則在此時抽入鬆香皂,使翻滾閉合,根據皂膠的稠度適當加入清水和補充堿液,使鬆香完全皂化,調節皂膠的稀稠和電解質含量,以期達到皂膠的產率與質量都比較滿意。一般在整理階段皂膠稠稀以達到脂肪酸含量在55%±1%為宜,皂膠電解質含量控製在1%左右為宜。如果皂基中氯離子含量較多需填充相當多的填充物,應使用氫氧化鈉整理,反之,用食鹽整理。另外,電解質含量過低,皂基產率少,電解質含量過高,皂基得率雖高一些但質量粗糙,顏色較深。

整理後觀察皂麵,應光澤透亮,現出雲塊狀,裂塊大,說明黏度大電解質少,裂塊間的斷裂線既闊又深,說明電解質多。

樣鏟試驗:將樣鏟在熱皂膠中燙2~3min,然後以與皂麵成80°提鏟,使有薄層皂膠附著於鏟麵上,倒豎樣鏟看皂膠滑動情況,成整片緩緩下滑,鏟麵不留皂跡,表示整理適當;皂膠不往下滑或粘皂,表示電解質少;皂片滑下呈鋸齒狀,表示電解質未攪拌均勻;皂膠雖然下滑不粘皂,但顯水印說明皂基稀,缺電解質;皂腳呈碎片下滑是電解質多,可加點清水,繼續翻煮。如果還達不到要求可靜置2h,放掉一點鍋腳加清水重新整理。

整理操作一般為2~3h。整理完畢後要保溫靜置,溫度在90℃時分層最有利。溫度過高,皂基內脂肪酸含量會降低,溫度過低會妨礙皂膠的分層,一般靜置時間不少於48h,靜置後可分為上層皂基和下層稀薄的皂腳。通常皂腳的數量占鍋內物料的20%~25%,並含有30%~40%的皂基。

(9)調和肥皂可分成53型、47型等規格,數字是表示肥皂中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其他成分則是填充能增重而又能改善肥皂品質的物質。

①矽酸鈉矽酸鈉俗稱泡花堿、水玻璃,是由氯化鈉和二氧化矽結合而成,其分子式為Na2SiO2,肥皂中一般用輕堿型的,二者的比例是1∶2.44。矽酸鈉為肥皂的主要原料,同時也是一種助洗劑,它能夠促進肥皂去汙,使泡沫穩定,增加肥皂的硬度,使肥皂光滑細致,增加肥皂中的固形物,防止收縮變形,又能作肥皂中遊離堿的緩衝劑,軟化硬水,防止肥皂酸敗等。

皂基中矽酸鈉的使用量,可根據皂基內脂肪酸的含量及性質和電解質的含量來確定。如脂肪酸含量高時可多加,脂肪酸含量少時可少加,固體油脂用的多,混合脂肪酸凝固點較高要少加。電解質含量高時,宜少加反之可多加。一般矽酸鈉加入量按下式計算:

如用脂肪酸的含量為61%的皂基1000kg,生產53型肥皂(脂肪酸含量為53%)時,矽酸鈉加量為:

一般矽酸鈉都是40°B,如填充40°B的矽酸鈉,則不必稀釋,可直接按計算數字加入。

②純堿在肥皂中純堿能增加硬度和去汙能力,減少肥皂的酸敗。但是加多易引起刺激性大、結硬、冒霜等缺陷。一般加入量為0.5%~1%配成溶液加入。為了改善肥皂氣味,常加0.1%的香草油,有時為改善肥皂色澤,還加入酸性皂黃(3.6g/100kg)。

在調和工序中加入皂基,開動攪拌(約70r/min),再加入重溶皂和皂頭,同時逐漸加入預先計量好的填料,鍋內的物料量以攪拌時液麵應在攪拌器之上為宜,以免產生氣泡。鍋內溫度保持在75~85℃。溫度太低,肥皂的流動性降低,攪和的效果不好,同時有進皂速度太慢的缺點;溫度太高,矽酸鈉容易析出。調和時間最好為15~30min。

(10)成型調和完成後,肥皂用98.1kPa的壓縮空氣壓入冷片機冷卻10h左右,在用切皂機截切成塊,晾置2~3d後打印,注意外形完整,打印後7~10d裝箱。肥皂機械成型前,可根據需要,先與香料、顏料、二氧化鈦、抑菌劑、抗氧化劑等,在攪拌機中混合。皂塊的形狀對肥皂的拉裂強度,具有決定性的影響。為迎合消費者的喜愛,造塊的裝潢或其他的修飾,以及美觀的附飾品,都值得重視。

(二)技術關鍵

1.防止爛鍋

在皂化期間,因產生單甘酯或雙甘酯,產生“結瘤”現象,形成稠厚的“傘狀物”阻礙各成分均勻分散於物料中,造成爛鍋。此時可陸續加入少量食鹽,使皂基變稀,但鹽量不可過多,避免使肥皂鹽析出來。如食鹽加入過多,可加進熱水,並充分煮沸翻和。

2.漂白劑的選用

①氧化法常用活性氯(次氯酸鈉)和活性氧(過氧化氫)漂白劑。活性氯漂白法還需用脫氯劑(過氧化氫、硫代硫酸鈉、亞硫酸鈉、連二硫酸鈉),以此消除皂基氯味。

② 還原法常用亞硫酸氫鈉為漂白劑。並非某一種漂白劑就能漂白一切色素,漂白劑的用量也沒有硬性規定,因此,在皂鍋靜止時應做小規模試驗。如用次氯酸鈉,在攪拌混合時,將次氯酸鈉注入皂料旋鍋,連續混合30min。發生漂白效果後,再加入脫氯劑,直至氯味完全消除。如用活性炭或連二硫酸鈉,最好在弱堿性介質中進行,即將漂白劑分散或溶解在水中,加入微量堿液(如投料3000kg,可加入46%氫氧化鈉3kg),然後煮沸,完全混合。漂白劑加完後,繼續充分煮沸約2h,最後加入食鹽進行析粒,將皂鍋靜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