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拿起眼前的水杯,隻是淡淡的喝了一口。
他的樣子,仿佛這個世界,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喝了一口水,他才開口說道:“如今之科舉製度,並不完善,寒門子弟,依然難以出頭,朝廷上下,九成九的官員,仍然出自世家。”
“你二人,進京考試,若是依附世家,也無需到我茶館來當夥計。”
“而不依附世家,難以考上,哪怕考上了,在官場上,也隻能靠邊站而已。”
“故,我勸你們,要麼依附世家,要麼放棄科舉。”
李恪努力的克製心中的怒氣。
盡量的表現淡定點,不讓徐斌看出自己是臥底。
但,此事,已經關係到朝廷的尊嚴。
科舉,乃大唐重要國事之一,在徐斌口中,是那麼的不值一提。
這讓李恪難以接受。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說道:“東家,您既然說,科舉製度不完善,那要如何才能完善?”
徐斌看了兩人一下,眼神中,仍然沒有半點的情緒。
“好,我便與你們說一說,但說完,就好好的聽我的話,教你們怎麼經營茶館。”
李君羨鄭重的點點頭,又偷偷的拉了一下李恪的衣服。
李恪情緒緩和下來,低聲說道:“聽東家的。”
徐斌看他們認清了自己才是東家,他們隻是夥計,要清楚自己的身份。
所以,他才點點頭說道:“如今之科舉,寒門很少會參加,如你們二人,還向往科舉,相信科舉,少之又少。”
“原因也很簡單,一是,科舉的考官,都是世家出身。”
“他們天生覺得,唯有有關係之人去考才有用。”
“二是因為,考上的希望並不大,但路上花費,時間耽誤,成本並不低。”
李君羨聽罷,覺得徐斌說的有些牽強。
“科舉,國之大事,考官選擇,都是慎之又慎,且有陛下派人監督,並不會有徇私之舉。”
徐斌也沒有覺得李君羨說的不對。
“你二人,要麼站在世家角度思考問題,要麼就是太過理想化了。”
“寒門子弟,豈能了解這些,他們消息閉塞,從常理出發。”
“又無多少考上勝算,自然意願不高。”
“且,如今科舉製度,也沒有讓有上進之士,看到希望,從而發奮讀書之動力。”
李恪此時覺得徐斌說的隻是猜想而已。
頓時,有些不滿的說道:“那,東家認為,應該如何?”
“第一,考卷上,進行糊名,考官見到試卷,並不知道是誰。”
“將籍貫、姓名遮起來,哪怕私下裏,有人走動關係,給與照顧,也沒辦法。”
“第二,讓人將考試試卷重新抄錄一份,再送考官評審,如此,也無法從字跡,或者特殊標記上,認出身份來。”
“三,需三人評分,最後取平均分,如此更加體現公平公正,不會因為某個考官個人喜好,而影響考生成績。”
“有如此三項改革,寒門子弟,便覺得公平,他們也有更大的意願來參加考試。”
之前,李君羨跟李恪還覺得徐斌說的有些誇張。
但,聽完徐斌所說,確實都是好策略。
李恪頓時有些臉紅,之前他太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