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新鄭事務,嬴政便率領大軍西進鹹陽,一路浩浩蕩蕩,旌旗蔽日,所過之處的郡守將軍無不前來參拜。
短短數日已經駕臨函穀關,守將楊端和得知王駕歸來,出關三十餘裏迎接,場麵相當壯觀,態度極其誠懇。
“末將楊端和參見大王。”
“免禮。”嬴政神色溫和道:“楊將軍為大秦守此雄關,勞苦功高。”
“大王過獎。”楊端和拜謝,“末將已經安排酒宴為大王洗塵,還請大王移駕,令我數萬將士可一睹天顏。”
“前麵帶路。”
於函穀關歇息一夜,嬴政檢閱楊端和麾下將士,果然精銳勇猛,不亞於重甲軍,去蕪存菁可加入不死軍團。
楊端和本人是將才,身經百戰,經驗豐富,對嬴政的問題是應對如流,頗有幾分良將遇到明主的現實佳話。
“楊將軍還是暫留函穀關,孤再給你調撥十萬精銳之士,整軍備武,加強訓練,等孤詔令東出,踏平諸國。”
“末將領命。”
……
翌日。
嬴政繼續西進。
過了函穀關便是藍田大營,這裏是拱衛秦都鹹陽的兩座大營之一,與驪山大營呈犄角之勢,各駐紮精銳十萬。
隨著嬴政歸來,百萬大軍一戰滅韓的消息也傳到關中,秦國上下議論紛紛,都說嬴政受命於天,不是凡人。
原本那些不滿奸佞的文武大臣們心思活泛起來,紛紛前來探聽虛實,都表示希望嬴政加冠親政,一振君威。
其中以軍中將領為最。
驪山大營主將蒙武,藍田大營主將桓齮和副將王翦,當下皆在嬴政駕前。
“臣等拜見大王。”
“三位將軍免禮。”
嬴政細細打量一番,見蒙武、桓齮和王翦都在當打之年,極有精神,言行舉止間帶著一股身經百戰的豪氣。
“三位將軍來此為何?”
“臣等希望大王立即加冠親政,掃除朝堂奸佞,一振人君之威。”他們說的奸佞除了轉輪王嫪毐還能有誰。
“孤也有此意。”嬴政點點頭,接著語氣一轉:“隻是不知藍田、驪山二營的二十多萬將士是否也支持孤?
“啟稟大王。”蒙武第一個站出來回話道:“其它臣不敢保證,驪山大營絕對效忠於大王,隻等大王號令。”
“藍田大營一樣。”桓齮回答得簡單幹脆,頗有人狠話不多的氣勢。
“如此便好。”嬴政欣然道:“孤有銳士百萬,所顧慮者僅內耗而已,有三位將支持,孤可以高枕無憂了。”
“可鹹陽守軍還在丞相手中。”一直沉默的王翦一開口就驚呆眾人,誰都知道嬴政和呂不韋的關係很微妙。
“王將軍說得對。”嬴政道:“丞相這些年賴管軍理政,肩挑文武,確實辛苦,看來是該鬆一鬆擔子了。”
“請大王下令。”
“好!”嬴政一聲喝彩,道:“三位將軍已占我大秦軍界半壁江山,暫且放下手頭事務隨孤往鹹陽一行。”
“遵命!”
……
鹹陽。
相府。
“丞相,長信侯來訪。”
“哦?”呂不韋神色一愕,接著又會心一笑,道:“看來他也收到大王的情報,風光無限長信侯坐不住了。”
“丞相見還是不見?”
“為何不見?”呂不韋笑道:“他是老夫一手扶持起來的,曾是老夫府上門客,現在榮歸我自然要看一看。”
“遵命。”
家宰去後不久,一襲錦衣的嫪毐大搖大擺的進入相府正堂,見到呂不韋也不拜,便自顧自的坐下自斟自飲。
“丞相。”嫪毐陰陽怪氣道:“如今大王的軍隊已到藍田,蒙武、桓齮、王翦已前往見駕,丞相有何感想?”
“大王得天命眷顧,擁兵百萬,攻滅韓國,大勝而歸,這是大秦一統天下成就霸業的征兆,老夫深感欣慰。”
“是嗎?”嫪毐冷冷一笑道:“我怎麼聽說大王此次領軍而回是為了掌權親政,攘除奸佞,這奸佞指誰啊?”
“是誰胡作非為指的就是誰。”
“原來是這樣的啊!”嫪毐搖頭晃腦的道:“那丞相可要餘生打算,把持朝政這麼久,在大王心裏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