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治理噪聲的方法(1 / 2)

我國城市噪聲汙染近年來也十分嚴重,全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在超過衛生標準的環境下工作和勞動,廣大居民日夜經受著噪聲的侵襲。據統計,北京市群眾每年向有關方麵反映環境汙染的來信來訪中,涉及噪聲汙染的約占40%。特別是隨著機器數量的成倍增加,功率越來越大,交通運輸日益繁忙,噪聲汙染有逐年增長的趨勢。所以,消除噪聲公害,已經成了廣大群眾的呼聲。有的專家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噪聲,若幹年後,人們不僅不能坐在會議室裏安靜地開會,就是朋友之間親切交談、情侶之間談情說愛,也要像吵架那樣大聲喊叫才行。試想,那將是一幅多麼可怕的情景!因此消除或減少噪聲勢在必行!下麵介紹幾種治理噪聲的方法:

一、罩住噪聲

把小鬧鍾放在蓋緊蓋的鐵盒、紙盒、木盒、玻璃鍾罩、又厚又重的鐵筒裏……你會發現,它的響聲變小了。這說明一部分聲音被罩住了,而且罩子越厚越重,罩住的聲音越多。

這種方法叫隔聲。工程上常用的是隔聲間和隔聲罩。

和吸聲材料相反,隔聲結構一般都是密實、沉重的材料,如磚牆、鋼板、鋼筋混凝土等,是些“沉重的罩子”。因為聲波射到單層牆或單層板上,會引起這些“罩子”的振動,把聲能傳出去。罩子越沉重,越不容易推動,隔聲效果自然比較好,尤其對於高頻噪聲效果更好。

把小鬧鍾用紙盒罩住,外麵再扣上個大鐵筒。你會發現,這雙層罩的隔聲效果更好些。

有空氣夾層的雙層隔聲結構,比同樣重的單層結構隔聲效果要好。

為什麼有了空氣層就會提高隔聲性能呢?這是因為聲波傳到第一層壁時,先要引起第一層的振動,這個振動被空氣層減弱後再傳到外層壁點,聲波的能量就小多了。再經過外層壁的阻擋,傳出的聲音就很小了。

你用小鬧鍾做實驗時也許會發現:雖然罩上了兩層罩子,鍾的響聲還會通過桌麵傳出來:怎麼辦呢?

先在桌麵上放一塊棉絮,把小鬧鍾放在棉絮上,外邊再扣上一個紙盒和一個鐵桶。你會發現,鬧鍾的響聲幾乎聽不到了。

噪聲是可以通過牆、樓板、地板等固體向外傳播的。機器產生的振動傳給這些固體,通過它們傳到鄰近的房間,甚至可以騷擾相當遠的地方。

我們的小實驗證明,如果在機器和它的基礎之間放上具有彈性的物體,就能把固體傳出的噪聲“罩”住。這種技術就叫隔振。工程上常用橡皮、軟木、瀝青毛氈等材料隔振,也可以用各種彈簧來隔振。

二、把噪聲“吃掉”

有“吃”聲音的東西嗎?有!這就是吸聲材料。

找一隻嘀嗒作響的小鬧鍾,用棉被把它包上,怎麼樣?它的響聲被“吃”掉了吧?

玻璃棉、礦渣棉、泡沫塑料、毛氈、棉絮、加氣混凝土、吸聲磚……都是吸聲材料。這些材料不是十分鬆軟,就是帶有小孔。聲波傳播到吸聲材料上,就會引起小孔隙裏空氣和細小纖維的振動,由於摩擦等阻礙,聲能被轉化成了熱能,聲音就這樣被“吃”掉了。

如果用吸聲材料裝飾在房間的內表麵上,或者在室內懸掛一些吸聲體,房間裏的噪聲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這種方法就叫吸聲。

打個比方說,如果在屋子的四周掛上黑布,在同樣的電燈光下,室內光線就顯得暗了。要是四麵都是鏡子,屋裏就會覺得很亮。這是因為,黑布把照在它上麵的光線吸收了,隻靠電燈的直射光照明;明鏡能把照在它上麵的光反射回來,加強了室內的光線。

聲波的情況也是這樣。用吸聲材料包圍起來,機器的噪聲傳到四周就被“吃”掉,很少有反射,噪聲也就降低了。

利用吸聲材料還可以製造消聲器。

消聲器可以“吃”掉討厭的氣流噪聲,它是一種阻止聲音傳播而又允許氣流通過的裝置。汽車尾部吐煙的地方,就有個粗管子式的消聲器。

找一把哨子,再卷個紙筒,紙筒裏放些泡沫塑料,把哨子放在裏邊。吹哨子吧!你會聽到,哨子的聲音變小了,氣流仍可通過。用豎笛做這個實驗,效果更好。

這就是一種最簡單、最基本的消聲器,叫管式阻性消聲器。聲波進入消聲器之後,吸聲材料就把聲能轉化成為熱能了。

消聲器的種類很多,還有抗性的、共振式的等等,在各種空氣動力機器中起著消聲作用。我國科學家近年來發明了微穿孔板消聲器和小孔消聲器,不僅消聲效果好,而且不怕油,不怕水。

三、以聲消聲

用聲音還可以削弱聲音呢。

拿一個音叉,把它敲響後,在耳邊慢慢轉動,聽!它發出來的聲音時強時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