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每個人忘記過去都十分痛苦的事情,但事實上,過去的畢竟已經過去,過去的不會再發生,你不能讓時間倒轉。無論何時,隻要你因為過去發生的事情而損害了目前存在的意義,你就是在無意義地損害你自己。超越過去的第一步是不要留戀過去,不要讓過去損害現在,包括改變對現在所持的態度。
喬治五世在白金漢宮的牆壁上寫下這幾句話:不要為月亮哭泣,也不要因做錯事而後悔。
布思、塔金頓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低頭看著地上的地毯,眼前一片模糊,他無法看清楚地毯的花紋。他去找了一個眼科專家,發現了一個不幸的事實:他的視力在減退,有一隻眼睛幾乎全瞎了,另一隻離瞎也不遠了。最後,他最怕的事情終於降臨到他的身上了。
塔金頓對這種“所有災難裏最可怕的事”有什麼反應呢?他是不是覺得“這下完了,我這一輩子就此完了”呢?沒有,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他還能活得非常開心,甚至還能善用他的幽默感。以前,浮動的“黑斑”令他很難過。它們會在他眼前遊過,遮擋住了他的視線,可是現在,當那些最大的黑斑在他眼前晃過的時候,他卻會說:“嘿,又是黑斑老爺爺來了,不知道今天這麼好的天空,它要到哪裏去。”當塔金頓終於完全失明之後,他說:“我發現我能承受我視力的喪失,就像一個人能承受別的事情一樣。要是我五種感官全都喪失了,我知道我還能夠繼續生存於自己的思想之中,因為我們隻有在思想裏才能夠看,隻有在思想裏才能夠生活,不論我們是否知道這一點。”
塔金頓為了恢複視力,在一年之內接受了十二次手術,為他動手術的是當地的眼科醫生,然而他沒有害怕,他知道這都是自己必須去做的事情,他知道自己沒有辦法逃避,所以惟一能減輕他痛苦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爽快地去接受它。他拒絕在醫院裏用私人病房而和其他病人一起住進大病房。在他必須接受好幾次手術時,他還試著使大家開心——而且他很清楚在他眼睛裏動了些什麼手術——他隻是盡力讓自己去想他是多麼幸運。“多麼好運,”他說,
“多麼妙啊,現代科學發展得如此之快,能夠在人的眼睛這麼小的東西裏動手術。”
一般人如果要忍受十二次以上的手術,仍然過著那種不見天日的生活,恐怕都要變成神經病了。可是塔金頓說:“我可不願意把這次經驗拿去換一些更開心的事情。”
這件事教會他如何接受不可改變的事實,這件事使他領悟了約翰·彌爾頓所說的:“瞎眼並不令人難過,難過的是你一直處於瞎眼的悔恨之中!”
人生不能永遠停留在懊悔之中,要坦然地麵對現實,做生活的強者,把最美好的希望留在明天,而不是常常回憶已失的美麗。
心理解脫:
生命中,如果你決定把現在全部用於回憶過去、懊悔過去的機會或留戀往日的美好時光,不顧時不再來的事實,希望重溫舊夢,你就會不斷地扼殺現在。因此,我們強調要學會適當地放棄過去,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
4、不爭無謂小事
不爭無謂小事者,方能成大業,不爭無謂小事是一種寬容,一種風度,一種雅量,更是一種美德。
善待一切心無憂。不生無謂的氣,不爭無謂的高,不說無謂的話,不做無謂的事!不去計較它,也就不會存有心結。看淡一切,善待一切,不論是上下級、還是家人朋友,不論是素昧平生者、還是交往深厚者,不論是與自己有過衝突、還是曾經背後指責過自己的人,能善待就善待,最多不理也罷。沒必要為一些小事耿耿於懷,要知道你的耿耿於懷並不是懲罰對方,而是拿對方的錯誤來懲罰自己,讓自己時時處在咬牙切齒的痛恨之中,何苦呢?
有一個年輕人,和別人打架時吃了虧,於是一個不服氣,就離開家鄉,到遠處去拜師學藝,一心想要報複。
最初,還沒學會幾招,就摩拳擦掌地要同去找人報仇,但是,被師父攔住了。
“要教訓對方,就給他幾下厲害的,所以等功夫高了再去,三兩下把他撂倒,那才有麵子啊。”師父說。
年輕人覺得有道理,就留了下來,繼續苦練。但是當他的功夫真的練成了,卻再也沒有昔日的報複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