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困倦不是不可解
每到春季,人體感覺是舒服多了,不過也出現了很多身不由己的身體反應,比較常見的就是“春困”。在這種情況下,要注意休息、適當運動,同時多吃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可有效緩解“春困”。
所謂春困,就是人體出現頭昏腦脹、手腳無力、做什麼都打不起精神、想睡覺的病狀。春困是因為季節交換給人們帶來的生理變化的一種反應。寒冷的冬天,人體受到低溫的影響和刺激,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血液流量相對減少,汗腺和毛孔也隨之閉合,減少了熱量的散發,以維持人體正常體溫。而進入春季後,隨著氣溫的升高,人的身體毛孔、汗腺、血管開始舒張,皮膚血液循環也旺盛起來。這樣一來,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隨著天氣變暖,新陳代謝逐漸旺盛,耗氧量不斷地加大,大腦的供氧量則必然就顯得不足了。加上暖氣溫的良性刺激,使大腦受到某種抑製。因而人們就會感到困倦思睡,總覺得睡不夠。
但是值得人們注意的是,其中也含有一些病理因素,一些“春困”是疾病的表現。比如:精神病發作前所出現的抑鬱症狀;肝炎前期的低熱嗜睡現象;糖尿病、心髒病等慢性病因體虛引起的困乏。有人還發現,高血壓患者在春天嗜睡,哈欠頻頻,很可能是中風的先兆。
有人認為,既然困那就多睡唄。其實要解決春困,多睡反而不是辦法。春困雖然不是病態,但它不利於人的身體及精神狀態健康協調,需要通過各種方法加以調節。
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時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可能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使之處於抑製狀態,人會變得更加昏昏欲睡,無精打采,結果是越睡越困。春天不但不能貪睡,反而應該減少睡眠。《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佳,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大意是說春季萬物萌生,大自然生機勃勃,人也應該晚些睡覺早些起床,多到室外走走,放鬆放鬆,可以促使心身從自然界汲取動力,保持一種生氣。
專家建議,若在困時伸伸懶腰,就會馬上覺得全身舒展,精神爽快,十分自在。同樣,在不疲勞的時候,有意識地伸懶腰,也會覺得舒適。因為伸懶腰時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於心髒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供給各個組織器官。同時,由於上肢、上體的活動,能使更多的含氧血液供給大腦,使人頓時感到清醒舒適。
此外,春天應經常開門開窗,使室內空氣流暢。增加戶外活動,適當增加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項目,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來往。犯困的時候,也可聞一聞風油精、清涼油或花香,或灑一些花露水,點一支衛生香,以驅除困意而振作精神,會有很好的解困效果。
春天是美好的季節,也是人們最愛犯困的季節,隻要人們正確認識,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就會克服春困帶來的煩惱,輕鬆愉快地度過春困季節。醫學專家認為,“春困”並不是一種病,隻要進行適當的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注意飲食,多鍛煉就可以減少“春困”的發生,對此我們建議如下:
1.養成好的生活習慣
早睡早起。春季有了良好的休息睡眠,人體才能得到調整和補充,進一步促使機能承受緊張度能力的增加,減少白天的困倦。睡懶覺不能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反而會引起人的惰性,越睡越困,越睡越懶。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春日裏盡量不要熬夜,以免誘發和加重春困。
2.進行睡眠調節
不要錯過入眠時機。人體到了夜晚,自然會體溫下降,新陳代謝減緩,身體進入放鬆狀。但是如果體溫太低,身體發冷,反而不容易入睡。因此一般理想的就寢時間是晚間十一時到十二時左右,即使偶而晚睡最好不要超過一點或二點。此外,起床後吃點甜食,有助於讓睡眠時下降的血糖上升,一樣有振奮精神的效果。
3.加強體育鍛煉
要解春困關鍵還得勤鍛煉。勤鍛煉首先可以增強體質,讓人更容易適應天氣變化,保持旺盛的精力。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養成了鍛煉的習慣,每天早上出去小跑一會兒,出一身汗,再洗個熱水澡,就能感到一身輕鬆,並讓人的神經係統興奮起來,從而在上班時間保持輕鬆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
4.注意飲食調養
你如能在飲食上加以調理,同樣也能解除“春困”,使你精力充沛。春季早飯應吃些含澱粉的主食,它代謝後生成的糖類是大腦惟一可利用的熱卡,且應增加蛋白質的副食,如蛋奶、豆漿和肉,以保證全天旺盛的精力,占總熱量的30%;中餐應適當多食些高蛋白營養品,如豆製品、花生、魚禽蛋等,以補充肌體的消耗。這些食品中蛋氨酸含量高,後者具有抗寒和抗病之功效。晚餐不宜多吃,以免影響睡眠,加重春困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