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肉——止渴健脾

《食物本草會篡》指出,兔肉能“補中益氣,治熱氣濕痹,止渴健脾。去小兒痘瘡。涼血解熱毒,利大腸”。

兔肉味甘,性涼,含豐富的蛋白質,較多的糖類,少量脂肪(膽固醇含量低於多數肉類)及硫、鉀、鈉、維生素B1、卵磷脂等成分。能補脾益氣,止渴清熱。

[性味]甘,涼。這在《別錄》,《食療本草》和《本草綱目》中都有記載:

《別錄》:”味辛,平,無毒。”

《食療本草》:”味酸,性冷。”

《本草綱目》:”甘,寒。”

[功用主治]補中益氣,涼血解毒。治消渴羸皮,胃熱嘔吐,便血。

《別錄》:“主補中益氣。”

《千金·食治》:“止渴。”

《本草拾遺》:“主熱氣濕痹。”

《綱目》:“涼血,解熱毒,利大腸。”

《本經逢原》:“治胃熱嘔逆,腸紅下血。”

[用途]用於脾虛氣弱或營養不良,體倦乏力;脾胃陰虛,消渴口幹,胃腸有熱,嘔逆,便血。

兔肉在國外被稱為”美容肉”。兔肉具有補中益氣、滋陰養顏、生津止渴的作用,可長期食用,又不引起發胖,是肥胖者的理想食品。若久病體虛,氣短乏力者,可用兔肉加淮山藥、黃芪、枸杞濃煎,服之。兔肝性味甘苦,能補肝明目,可治療目痛、目暗、目赤等症兔腦性溫,將其搗碎外敷,可治療水炎燙傷、皮膚皸裂及凍瘡。兔尿可治勞疳眼、去浮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