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的生命是靠主人的選擇賦予的。隻有當你真正和書相愛了,你的書房才可能有生命。
有一個愛慕虛榮的女子,在二十年前大學生很吃香的年頭,如願嫁了一個文科的大學生,並且還頗以自己的書生夫婿為榮。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眼看別人的夫婿紛紛成了大款或是大官,而自己的夫婿依舊隻是一介書生,漸漸心生怨恨,經常數落夫婿,說讀那些破書,有什麼用?後來她竟揚言要燒掉那些書。夫婿聞之,嚴厲警告她說:你若燒我的書,就等於是殺害我的生命!結果有一天,這女子真的燒了夫婿的書,於是夫婿義無反顧地提出離婚。眾親友,包括老泰山,都來做工作,欲使他們重修舊好,但書生曰:我對她說過燒書就等於殺我,而她竟真的燒書,那我們之間還有什麼感情可言?這個故事的結局非常淒慘——那書生鬱鬱寡歡,不久後中年病逝,走完了他愛書的一生。也許有人會笑他太癡情,但就是這份癡情,終不失為淒美——當然,我想大部分愛書人都不至於愛得那麼沉重。
那些曾經真誠地愛過書,但是後來在名利場中陷溺難以自拔的人,他們早年簡陋的書房可能曾經是生機勃勃的,但是如今的書房則已經淪為偽文化的裝飾品。功成名就之後,他們的書房已經是富麗堂皇,裏麵塞滿了別人贈送的豪華精裝本。他們當然還會時不時地將書房向訪客誇耀一番,但那樣的書房已經沒有生命了。
天下的事太難說,也太可笑,故事中的書生,不舍得去放棄,所以失去了生命,而裝飾書房的偽君子不懂得選擇,讓書房沒了生命。